中國農產品常遭遇滯銷,看看新加坡的農產品是如何出售的
種得好,也要賣得好!
在農產品品質都一樣的情況下,賣農產品的思維就變得特別重要。
中國農業經營者經常遭遇農產品滯銷問題,
其實問題的本質不僅僅是同質化或者市場判斷錯誤,還有不知道如何售賣。
下面,一起來看看新加坡的經營者是怎麼做的。

(圖片來源網絡)
新加坡:體驗、戶外、生活
新加坡國土總面積小,土地與水資源都非常有限,
90%的所需食品都依靠進口的國家。
根據地少人多的實際情況,
聰明的新加坡人採取了典型的都市農業模式。
新加坡唯一的牧場度假村:克蘭芝農場度假村有30個房間。
克蘭芝農場度假村結合農業、科研、教育和度假村的農娛農場(Agri-tainment Farm),
除了提供住宿,還設有露天海鮮餐館、啤酒花園、SPA、玉米培植處、稻田及咖啡工作坊等。
看克蘭芝農場如何幫人們做農夫的。

(圖片來源網絡)
1、賣給村內訪客或住客
為了支持新加坡農業創業者,克蘭芝農場度假村劃出21塊農田,
每塊面積約500平方公尺,讓有意創業的人種植和售賣農產品。
不用付租金,只有管理費,遊客就能在度假村一小幅土地上栽種蔬菜瓜果。
待日後收成時,種植的蔬菜瓜果還能賣給村內訪客或住客。

(圖片來源網絡)
2、農產品度假村裡售賣
早前結束餐館生意的陳正廣(33歲)就看準這個商業機會,
之前特地到馬來西亞的岳父家,學習種植龍珠果和百香果樹,
並投入1萬元購買材料準備創業。
他說:「我覺得這個概念不錯,創業成本不算太高,收成後可直接在度假村裡售賣。」
90%的新加坡農業都是以都市農業為主,
凸顯出體驗、生活等服務,幫助每個都市人實現農夫夢想。
儘管這種經營方式對於地大物博的中國來說有點過於理想,但是小範圍內學習起來,可以試試成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