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加坡有至少1萬家公司在餐飲外賣增強配套下受惠
據悉,有超過1100名食品從業人員受到了再培訓。
這也給在疫情影響下,大多數普通民眾乏味的飲食生活帶來了不少樂趣並增加了很多亮點!
根據報道,自疫情病毒第二階段解封以來,新加坡許多食品服務公司正穩步復甦,有的甚至已恢復到疫情前約八成銷售。

來源:8視界
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也是讓本地飲食業業者開心不已!
相信隨著新加坡解封第三階段的到來,餐飲業的銷售額將會繼續穩步增長!
其中還有不少的本地食品公司,在疫情肆虐的契機下,迫使他們加速轉型,實現營業額翻倍!

來源:Grab官網
02 70年歷史的娘惹糕點店加速轉型
本地一家擁有70年歷史的娘惹糕點店,疫情前主要靠六間實體分店吸引客流。雖然當時在網站上也同時售賣糕點,但每月收入僅500元。並不能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來源:8視界
但疫情爆發之後,現實的壓力迫使他們加速轉型,重新設計網店菜單後,營業額竟然翻了15倍,達到了7500元!

來源:8視界
娘惹糕點店的第三代接班人陳泉融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也察覺到其實很多人都在家辦公,有在家裡自己烹煮,為什我們不把自己的叻沙,米暹、咖喱雞把它變成湯包,沒想到受到很多顧客的歡迎。」

來源:8視界
第三代接班人就是通過這種將顧客的需求設身處地的去考慮的初衷,打開了自己的生意經。不僅帶來了蒸蒸日上的營業額,也為整個新加坡在家辦公的人群帶來了方便和美食的體驗!

來源:8視界
03 參與多個平台、刺激銷量
另一家老字號點心店瑞春則採用參與多個外賣平台來刺激銷量,並根據最終的銷售數據來決定雲廚房的開設地點。
這樣可以就近方便烹煮點心,同時為自己的常客進一步降低所需支付的外賣費用。

來源:8視界
點心店的第二代接班人陳言利也笑著表示:「新加坡畢竟還是人手很短缺,所以我們有試用多幾個模式去看看。」
「有的就是小食鋪,有些是迷你餐廳,有的則是全方位服務餐館,看看哪個模式比較容易處理,以及保持我們的品質。」
最終他們根據實際的銷售數字來決定哪一種模式利用率更高,則投入更多!

來源:8視界
貿工部長陳振聲在拜訪了這家創新點心店是說:
「餐館採取了多管齊下的方式將危機轉化成為契機,為走向海外的計劃鋪路。」
陳振聲又進一步指出:「我們發現到做得比較出色的都是因為他們勇於去嘗試一些新的營運模式,他們是通過網絡的平台,通過中央廚房的這種做法,把服務滲透到更大的市場,所以在這方面他們的恢復就比較快。」

來源:8視界
他同時呼籲微型和小型餐飲業者能夠抓緊時機!加緊轉型和創新,並利用這段低潮期開闢新客源,為將來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
04 看準市場推外賣 冷凍食品救生意
「明發魚圓」1946年創業,當時,林世鋒的祖父在牛車水推車賣魚圓面。交給三個兒子接手後,「明發魚圓」就走入小販中心,逐步發展成為連鎖攤位。

來源:早報
「明發魚圓」的第三代掌舵人林世鋒說,公司業務一直有改變,以期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設立的中央廚房是為控制食品品質,供應攤位與店面所需用到的配料如魚圓、魚餅,以及辣椒醬與醋等調味料,並進一步開拓冷凍食品領域,涉及批發生意。
目前我們的重點拓展已經發展到開設加盟店。除了本地有三間加盟店,我們也進駐到海外市場!
在印尼、雅加達開設的四間加盟店因當地疫情嚴重,門市大受影響。

來源:DELIVEROO官網
然而,幸好「明發魚圓」有生產冷凍食品的基礎。我們的銷售團隊及時地將麵食轉型為冷凍包裝,市場反映還不錯。
所以在任何危機面前,如果你去正面的思考,試著去迎頭趕上,終能看到新的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