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很多行業的發展,同時也給一些行業帶來了發展的新機遇,例如無人零售領域。為了應對疫情擴散,各國政府普遍採取了保持社交距離的政策,這給無人零售、無接觸購物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近日,由中國製造的動態視覺識別智能售貨機AI BOX落戶新加坡並投入使用,這也是新加坡引進的首台動態視覺識別智能售貨機。

新款無人零售機的特點
與傳統售貨機不同,AI BOX以雲端算法和大數據為支撐,可以給顧客更好的購物體驗,避免了卡槽限制、無法了解產品保質期等傳統售貨機的弊端。與此同時,AI BOX還可以為商家節省人工費用及租金等成本,性價比極高。由於存在著這些優勢,自動零售市場將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根據英國媒體統計,在未來三年內,全球自動售貨機市場將保持每年約11%的增長速度,其中智能售貨機增長占據主要份額,預計市場規模將增加100億美元以上。
無人零售在新加坡的發展
雖然無人零售在未來的發展市場巨大,但無人零售在新加坡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無人零售剛剛興起時,新加坡國內曾經有過一段技術路線之爭。射頻識別(RFID)、重力感應、靜態識別與動態識別等技術都曾經應用過。如今,發展路徑逐漸清晰。RFID、重力感應和靜態識別雖然在特定條件下也能完成無人化結算,但數據採集的精細程度遠不如動態識別,成本上也沒有優勢。從數據驅動和降本增效角度來看,動態識別自然是更好的選擇。

無人零售的本質
無人零售重點不是無人,而是有沒有通過技術手段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無人」或者「無現金」和各種「支付科技」噱頭,只是零售終端數字化升級到一定程度後,自然而然的外在表現。
其實,無人零售技術的本質是通過身份識別和商品識別算法,將「人」和「貨」在線化和數字化,從而更好地匹配。立足這個價值點,無人零售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並不拘泥於智能貨櫃和無人便利店。將來無論是在消費者畫像分析、貨架陳列優化、智能提醒補貨,還是選品定價策略的制定都大有可為。

疫情下,無人零售的作用
此外在疫情下,無人零售可以協助政府規劃布點,減少人員流動,有效防止病毒傳播。這是無人零售在疫情下發揮著的最大作用。雖然目前新加坡的疫情整體上已經得以控制,但政府仍然強調著人們要保持著社交距離。在一段時間內,無人零售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本次疫情下的短期需求為無人零售方案商創造了更多實戰演練的機會,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用戶習慣。這對於無人零售技術的長遠發展將大有裨益,加速了無人零售市場爆發期的到來。據專家預計,全球範圍內零售商在人工智慧技術上的支出在2022年將達到50億美元。到2035年,依託人工智慧技術,零售和批發業的盈利能力將提升60%。新加坡的無人零售雖然剛剛起步,但在機遇面前,新加坡需要努力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