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經營公司,不做這件事情公司可能被強制註銷

2019年10月20日   •   4萬次閱讀

勤能補拙,廉能生威;兩者兼備,事業騰飛。審計之道在於審慎、明辨、篤行,及時發現企業問題所在,及時做出調整。

審計的出現是由於受託經濟責任關係的產生,部分股東不再直接經營公司,而是將其委託給管理者來進行經營管理,管理者定期向股東彙報公司的經營情況。

審計,即接受股東的委託,對管理者提供給股東的財務報表等資料進行審查,以確保其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合法性、效益性等。

135編輯器

新加坡作為誠信國家,對於商業實體的審計更是重視。

根據東協企業社會責任網絡(ASEAN CSR Network)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治理制度與機構研究中心聯合完成的一項商業調查顯示,新加坡上市公司的整體披露水平高達55%。

在新加坡,審計按執行主體可以分為:政府審計獨立審計內部審計

事務所審計一般視為獨立審計,事務所接受政府或企業內審委託,參與到政府審計或內部審計中。

135編輯器

新加坡政府深知「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道理,為確保本地企業良好發展,保證新加坡整體經濟的穩定增長,新加坡政府要求部分企業向政府彙報經營情況,也就是政府審計。

根據新加坡公司法(Company Act)規定,除小型公司、小型集團與休眠公司外,其他企業均需要向政府遞交年度審計報告。

上述符合審計豁免規定的公司,可選擇不進行審計,用非審計帳目代替審計帳目申報。

新加坡公司審計規定

新加坡公司註冊成立後,須在三個月內任命至少一名審計師,豁免公司除外。

審計師必須是會計與企業監管(ACRA)批准的註冊會計師或來自相應會計師事務所。

如果董事未能如期任命審計師,則任何公司成員都可以向政府提出申請,為公司指定審計師。

審計師需要審核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否符合財務報告標準,並提供對公司財務狀況和業績真實且公平的看法。

審計師的審計報告書必須在股東大會召開前完成,並附在財務報表上。

審計師有權訪問公司所有的會計記錄,或根據審計目的從公司管理層處獲取所需信息。

審計的目的與重要性

對於公司董事來說,審計的目的在於讓董事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下更好地監督監管公司管理層對於企業的運作。

審計將揭露財務帳目中的錯誤和弊端,降低或消除信息風險,讓董事可以通過正確的信息了解並分析公司的發展狀況。

公司可以通過這份審計報告書來進行投標、銀行貸款、涉稅鑑證、規避企業的稅務風險等。審計報告對於公司來說

是一張「能力的證明」

同時也是一張「完稅證明」

135編輯器

對於公司債權人來說,審計報告書能有效地幫助債權人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並進行相應的貸款決策確定是否發放貸款、貸款的規模、期限與利率等。

審計能有效的提升財務信息的準確性

135編輯器

對於公司管理者來說,審計能證明管理者的公司運營能力。

另外,潛在的投資者通過審計報告可以獲得更多有效信息,管理者也更容易從投資者手中獲取更多的資金。

135編輯器

對於投資者來說,根據審計報告所提供的企業信息進行投資,能大大減少信息風險,提高投資決策的準確性。

135編輯器

對於政府來說,審計可以確保企業按照良好的經濟秩序運行,是為確保整個國家經濟體的穩定。

綜上所述,不論審計報告的需求方是誰,審計的動機都在於降低信息風險,保證各個需求方信息對稱,維護經濟秩序。

對於一個健康的企業來說

階段性審計是必須的

審計對企業來說是百利無一害

未按規定進行審計的後果

公司逾期年度審計將會產生罰款,若長期未按規定進行年度審計,公司將會被會計與企業監管局(ACRA) 強制性的註銷 ,公司董事的信用將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