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組織:高收入國家移民勞工平均收入比本國勞動者低近13%

2020年12月15日   •   8379次閱讀

國際勞工組織14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高收入國家,移民勞工的平均收入比本國勞動者低近13%,部分國家的差距甚至高達42%。

這份報告共涵蓋49個國家,其中有33個高收入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瑞士和荷蘭等,另有16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包括墨西哥、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孟加拉國等。居住在這49個國家的移民人數占到全球總數的近一半,移民勞工總人數則占到全球的近34%。

報告顯示,在接受調查的高收入國家中,賽普勒斯的移民勞工與本國勞動者平均薪資差距最大,為42.1%,其次分別是斯洛維尼亞(33.3%)、義大利(29.6%)、葡萄牙(28.9%)和西班牙(28.3%),歐盟國家的平均收入差額為9%。

報告指出,過去五年間,在部分高收入國家,移民勞工與本國勞動者之間的薪酬差距進一步擴大。在義大利,雙方的收入差從2015年的27%增加到了如今的近30%,在葡萄牙也從2015年的25%上升到近29%,在愛爾蘭則從2015年的19%提高到21%。

報告顯示,高收入國家的移民勞工有27%簽署的是臨時用工合同,有15%從事非全職工作,就業狀況與本國勞動者相比更不穩定。此外,移民勞工中有很大一部分在農業、漁業和林業等初級部門工作 ,在採礦、採石、製造、供電、供水、供氣以及建築等第二產業部門就職的人數也多於本國公民。

勞工組織勞工移徙部門負責人萊頓(Michelle Leighton)表示,「移民勞工在勞動力市場上常常面臨不平等的待遇,涉及工資、獲得就業與培訓、工作條件、社會保障,以及工會權利等多個方面。他們在許多經濟體中都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不應被視為二等公民。」

許多移民勞工技能資質超出崗位要求

報告指出,在同一職業門類中,移民勞工所獲得的報酬低於資質類似的本國勞動者。此外,移民勞工往往從事著低技能和低報酬的工作,與自身所接受的教育和所擁有的的技能並不匹配,這顯示出僱傭過程中所存在的歧視。

報告表示,在高收入國家,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移民勞工難以在更高級別的職業門類中找到工作。以美國和芬蘭為例,雖然擁有中學教育水平的移民勞工在上述兩國的就業率分別達到78%和98%,但在高技能和半技能工種中的就業率則僅為35%和50%。這說明許多國家缺乏相關的體制和機制,移民勞工的技能、資質和經驗無法獲得認可。

報告指出,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情況則正好相反,這些國家的移民勞工常常是短期的高技能外國僑民,其平均收入要比本國勞動者高出17.3%。

婦女署圖片/Piyavit Thongsa-Ard

女性移民勞工面臨加倍歧視

報告表示,女性移民勞工由於性別和移民身份,在收入獲取方面受到雙倍的歧視。在接受調查的49個國家中,男性本國勞工和女性移民勞工之間的平均薪酬差距接近21%,高於這些國家16%的平均性別收入差。

報告表示,女性移民勞工中有很大一部分從事家政服務工作是造成上述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全球約845萬移民家政服務人員中,女性占到了73%。而在高收入國家,移民看護人員和非移民看護人員的薪資待遇差距約為19%。

新冠疫情加劇移民勞工所遭受的歧視

報告表示,無論平均收入差距是大是小,移民勞工在所有的國家都面臨著歧視和孤立,而新冠疫情更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狀況。

報告表示,新冠疫情對移民勞工的健康和經濟影響大於其他勞動者群體,疫情暴發之初,成千上萬的移民勞工因為失業而被迫返回原籍國。

此外,移民勞工所從事的工作相對更難通過遠程和線上方式完成,還有許多移民勞工在抗疫第一線工作,接觸病毒的風險更高。

報告指出,雖然新冠疫情對移民勞工群體的整體影響仍然有待評估,但疫情危機對於勞動力市場的衝擊很可能將進一步擴大移民勞工與本國勞動者之間的工資差異。

新聞來源:聯合國新聞

圖片來源:婦女署圖片/Piyavit Thongsa-Ard

編輯:An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