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翡麗將一直是家族企業,我們不會賣,家族第五代今天也在這裡。我有兩個兒子,一個在制表學校上學,另一個今天也來到新加坡展覽現場學習。」
2019年9月底,我們在新加坡見到了百達翡麗總裁、斯登家族第四代掌門人泰瑞·斯登先生,在第五屆百達翡麗鐘錶藝術大展的開幕活動上,他面對全球媒體如是說。

繼2012年杜拜、2013年慕尼黑、2015年倫敦以及2017年紐約之後,百達翡麗鐘錶藝術大展首次登陸亞洲。
9月28日至10月13日,新加坡金沙劇院,一場鐘錶藝術盛宴將呈現給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地的鐘表藝術愛好者們。
今年年初,有國外媒體報道稱斯登家族將出售百達翡麗,並且說這個日內瓦高級制表品牌估值高達100億美金,潛在買家很有可能是全球奢侈品第一大集團。
故事情節很完整,看起來特別像真的。
泰瑞·斯登於巴塞爾表展期間已經澄清,斯登家族並不打算賣掉百達翡麗,但謠言並沒有止息,時有再起,所以在這次大展開幕儀式上,泰瑞·斯登重申了上述觀點。
在新加坡展覽現場,我們採訪了泰瑞·斯登,問了他一些表迷們好奇的問題,有關於家族傳承的,有關於他最喜歡的百達翡麗腕錶,還有關於中國市場的。
01
-
「中國很大,我們必須做點什麼」
「沒有人真正擁有百達翡麗,只不過為下一代保管而已。」這是泰瑞·斯登的父親菲力·斯登先生接任總裁後不久提出的經典廣告語,已有二十多年,深深影響了一代人。
為了應對網際網路原住民的成熟和崛起,很多非常成功的其他品牌在嘗試改變,將一些與百達翡麗這句同樣經典的宣傳語改掉了,人們也都想知道百達翡麗會不會做相同的事。
「我不會改變這個廣告語,它已經是我們DNA的一部分了,其實我就是這麼做的,我要把公司傳給我的兒子們。」

泰瑞·斯登認為,與時俱進的應該是產品本身,而不是廣告語。今天世界變化很快,年輕一代接受到的營銷信息很多,但百達翡麗還是會堅持傳統。
舉辦鐘錶藝術大展,是百達翡麗影響年輕一代的方式之一,展現品牌歷史和基因的展覽活動,讓年輕人有機會了解到機械鐘錶如何追求精準、品質和藝術之美。
事實表明這個辦法仍行之有效,泰瑞·斯登說,截至大展開幕前兩天的統計數據,已有超過三萬人通過網絡預約觀展。

新加坡之後,下一次鐘錶藝術大展會不會來中國?中國是今天全球奢侈品主要消費市場之一,百達翡麗對中國市場的規劃同樣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泰瑞·斯登說他很清楚中國市場很大,但他認為百達翡麗只是一個年產62000枚時計的「小品牌」,面對中國龐大市場需求有些太少,暫時還沒有計劃辦展,但「我們必須做點什麼,這非常重要」。
當談及中國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時,他說自己對這些還不是很了解,但認為百達翡麗需要網際網路,社交媒體工具會一步步做起來。
事實上,我們了解到百達翡麗已經註冊好了官方微信公眾號,萬事俱備,時機到了,便會像Instagram一樣,成為中國市場百達翡麗粉絲者們了解品牌信息的一條重要渠道。
中國的表迷們大都知道菲力·斯登對萬年曆功能有特殊感情,常年佩戴一款萬年曆腕錶,我們也非常好奇泰瑞·斯登有沒有偏愛,會不會為自己做一塊特別表款?

「沒有哎,我倒是幫身邊人做過一些特別的表,那些與我和我爸一起工作的同事,送給他們做禮物。」
泰瑞·斯登告訴我們,他更喜歡鐘錶設計,最大的樂趣並不是戴著表,而是設計表款,他把一款新表比作「寶寶」,完成時他看著就會很開心。
02
-
新加坡2019特別表款
大展場地在金沙劇院,位於新加坡金沙城內地下一樓,金沙城因其別致的船型樓頂廣為人知,好萊塢影片《瘋狂的亞洲富豪》風靡一時,這棟建築里的精緻生活更是讓人嚮往。

但少有人關注過,遊客們腳下這片著名的濱海灣景區,其實是新加坡填海造出來的新陸地,六十年前那裡還是一片大海。自1960年代以來,新加坡人填海填出超過20%國土面積。
地處東西方貿易要道,新加坡在世界舞台上都努力扮演著重要角色,以彈丸小島創造了一個全世界關注的奇蹟。
與之前大展一樣,百達翡麗發布了數款新加坡特別限量鐘錶作品,向這座傳奇城市致敬,這也是鐘錶痴迷者們最期待的部分。
上一屆紐約,百達翡麗以一塊世界時三問表款領銜,這次新加坡,全新ref.5303腕錶則是百達翡麗首次將三問音錘和音簧展現在錶盤正面。

ref.5303是一枚超級複雜功能作品,三問報時之外,還具有陀飛輪功能,延續自多年前三問萬年曆錶款ref.5304的開面設計,表殼以及裝飾風格也一脈相承。

開面設計,即去掉傳統金屬錶盤或者使用透明藍寶石錶盤,將一部分機械運作展現在腕錶的時間顯示一面,方便佩戴者抬起手腕即可欣賞。
但這樣一來快速旋轉的陀飛輪部分也要暴露在外,為此百達翡麗研發出可以更好抵抗紫外光的全新潤滑油,以保證陀飛輪長期在陽光下仍能穩定精準運行。
這枚限量表款只有12枚,玫瑰金表殼,時標圈以新加坡國旗為靈感,紅色時標軌道,白色星星時標,小秒針亦是主題紅色。
全新表款之外,新加坡特別限量腕錶還有下面五款:
限量5枚的世界時三問表ref.5531,玫瑰金表殼,錶盤中央以掐絲琺琅展現新加坡地圖,世界時圈東八區城市為新加坡;

限量300枚的世界時計時錶ref.5930,白金表殼,手工機刻錶盤是漸變紅色,世界時圈上的東八區城市也是新加坡;

限量500枚「手雷」表款ref.5167,不鏽鋼表殼,分鐘刻度、大秒針和橡膠錶帶是主題紅色,運動風潮下,這塊可能是表迷最想擁有的;

限量300枚「手雷」表款ref.5067,不鏽鋼表殼,主題紅色錶盤和橡膠錶帶,表圈鑲鑽,表徑不到36毫米,設計風格更適合女性;

限量400枚的旅行時間腕錶ref.7234,不鏽鋼表殼,錶盤和織物錶帶是象徵東南亞海水的灰藍色調,這是百達翡麗品牌首次使用該種材料製作錶帶。

03
-
鐘錶藝術
在華語鐘錶圈子裡,有個很巧的事,有兩位非常有名的鐘表藏家都姓「鍾」,一位是中國香港名表論壇鍾泳麟先生,一位是新加坡鍾偉國醫生。
兩位都是華語鐘錶圈裡的資深前輩,特別是近十多年來,他們對中國內地市場鐘錶愛好者們的喜好和品位,影響很大。
他們是鐘錶藝術和文化的布道者,他們也都是百達翡麗時計藏家。
中國香港鍾大師對百達翡麗的偏愛不用多說,華語鐘錶愛好者們早些年關於百達翡麗的很多認知,大都來自他的文章。
新加坡鍾醫生1970年代開始涉足鐘錶,他也曾在媒體上向後輩們推薦鐘錶收藏的捷徑:「從一開始就應該是從那些將手錶當作藝術品銷售的企業購買」。在新加坡,像鍾醫生這樣的愛表人士非常多。
今年剛好是新加坡開埠200周年,百達翡麗也專門設置了一間特別的主題展廳,向新加坡及其東南亞鄰國致敬。
特別展廳里,呈現了數枚以東南亞以及周邊國家為主題的鐘表作品,有些來自日內瓦湖畔的百達翡麗博物館,有些則是從當地私人收藏家那裡借來。


一對日內瓦專門為中國市場製作的桃形掛表,大概完成於1810年前後,反映了當時歐洲為東方市場所製作懷表的一個顯著特色——成雙成對,互為鏡像。

一枚製作於1830年左右的微縮琺琅彩繪工藝懷表,亦是為當時中國市場特別打造,表殼上微繪圖案呈現了彼時粵海關商貿繁忙的場景。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圓頂座鐘,其掐絲琺琅畫作內容,來自一幅19世紀早期中國畫家為新加坡首任駐紮官兼指揮官繪製的水彩畫。
畫家以477種色彩呈現了豐富的熱帶植物和動物,百達翡麗這座圓頂座鐘則以78種琺琅色彩真實還原局部畫作。

鐘錶是時間的藝術,記述了時間的故事,我們不僅看到了技術和工藝本身之美,也了解到這些時計作品背後的歷史、文化和藝術。
在珍稀工藝展廳里,百達翡麗再次推出數枚以東南亞文化和歷史為靈感的全新藝術時計作品,有圓頂座鐘,有懷表,有腕錶,以琺琅、細木鑲嵌、手工機刻等工藝呈現龍、鳳、錦鯉、白虎、花鳥等動植物以及東南亞人文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