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是除中國以外世界上唯一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國家,這個國家的華人保留了很多中華傳統文化,比如海南雞飯。前總理李光耀為了拉近與中國的關係,規定新加坡的正式場合都必須使用漢語簡體字。
以上是官方媒體給我們灌輸的印象,但他們忽略了另一面。新加坡是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除了華人還有馬來人、印度人、歐亞混血人,就產生了四種官方語言:英語、馬來語、華語、泰米爾語。English和Slglish(帶有新加坡口音的英語)才是新加坡年輕人的心頭好。
當你使用漢語普通話和當地華人聊天時,必須把語速放慢一倍以上,他們才能勉強聽懂。然後他們會用自認為標準的華語回應你,「這車要九百五十千啊」,「我最喜歡拜六啦」,「12點3個字liao」,「我想買粒西瓜」,「我肚子有風」,「我要去巴剎」……
「九百五十千」是nine hundred and fifty thousand的直譯。「拜六」是「星期六」。「12點3個字」是指12點15分,來自粵語。「一粒西瓜」的表達方式來自閩南語。「肚子有風」是說肚子脹氣了。「巴剎」是市場,來自馬來語。
說完了口語,新加坡華人的書寫能力又如何呢?

上面這張圖片是新加坡蔡厝港市鎮會官網「聯繫我們」頁面的照片。別看'「蔡厝港」聽起來很土氣,但人家可是湖南省長沙市的拜把子兄弟。堂堂一個市政府,居然犯這麼低級的錯誤?「一條為我們所有的服務熱線」,這是什麼鬼?
後來,市鎮會的公務員糾正了一下,「請撥新設的統一熱線,讓我們為您提供全方位服務」。語法上沒毛病,但是囉里囉嗦不像話。七個字「請拔打服務熱線」,不就行了嗎?
這還不算啥,還有更離譜的呢!!!

居委會大媽先寫好了「Christmas Celebrationg Party」,然後就去翻中英字典,Party的第一層含義是黨派。其實查一查谷歌翻譯就好了,「聖誕慶祝晚會」。

文物局的同志比居委會大媽的級別高,能夠熟練使用谷歌翻譯,將地名Bras Basah(勿拉士峇沙)譯為「胸罩Basah」。

上圖是2017年新加坡舉辦的講華語運動推介儀式。注意背景板上的嘉賓「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可以說是新加坡最高規格的華語活動了。
但你看看講台上那四個大字,讀書的「讀」居然寫成了瀆職的「瀆」。
不過,台上這四位文化部的領導居然把官方語言都寫錯了,鬧出國際笑話,算不算瀆職行為呢!
既然文化部的領導都不能正確使用中文,那就不能苛責普通民眾。我們來看看,新加坡的華語廣告牌有多野!

請問,如何才能實現「丟在地下」?是不是先用大錘子把水泥敲爛,然後用鏟子在泥土裡挖個洞,再把菸蒂埋進去?

請問,新加坡人是不是發明一種巨型擔架,可以把轎車當傷員一樣抬走。

「火腿黃黎至尊比薩」,難道是黃秋生和黎明代言的披薩嗎?

凌晨11時20分左右,難道這兩位記者生活在平行空間嗎?

「走出國際」,那是要去太空嗎?難道新加坡人已經發現了外星人?看樣子以後不能叫「國際坡」了,要改口「星際坡」。

短短几百字里,「結果」一詞用了4次,「阿婆」一次用了6次。詞彙量如此匱乏還能寫報道,看樣子中國的小學生都能去新加坡做記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