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底撈開至21家,特海國際營收增加近八成

隨著疫後業務恢復,以及更多門店開張,經營中國以外海底撈火鍋餐廳的特海國際去年全年營收增加近八成。接下來,集團將因地制宜,把火鍋文化推廣至世界更多地區。
去年12月,特海國際從海底撈分拆,並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專門負責海底撈中國以外地區的發展。
此前在疫情期間,海底撈通過「啄木鳥計劃」在中國關停部分門店,以提高營運效率,並在2022年成功扭虧為盈。而對於經營國際市場的特海國際而言,隨著各地解除堂食限制、就餐人數恢復和門店增加,2022年全年營收大增78.7%至5億5820萬美元(約7億4800萬新元),凈虧損收窄72.6%至4126萬美元。
目前,集團在東南亞的餐館最多,達68家,占去年營收的六成。其中,13家是去年新開的。在國際門店最多的東南亞地區,為集團業務衝鋒陷陣的第一家餐館就開在新加坡。
展望未來,周兆呈說:「世界範圍內,火鍋市場還很大。特海國際將深耕已有市場,並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把火鍋文化推廣到更多國家。菲律賓將是我們下一個拓展的市場。」
對於海底撈選擇市場的標準,周兆呈回答:「第一是當地的市場規模,第二是當地消費人群對火鍋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