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隔三年半,阿成(Ah Seng)和阿公這對祖孫,再度回到國會議事大廳。
蟻粉應該對這祖孫倆還有印象?
對了,兩人就是前議員李美花用來作一番比喻的祖孫。阿成就是那個要阿公年年給錢,結果被阿公以福建話痛罵「死鬼仔」、「敗家子」的孫兒;阿公則是為了愛孫省吃儉用,以便在孫兒需要時給予資助的祖父。
紅螞蟻曾在2019年跟大家分享過李美花如何娓娓道出阿成與阿公的故事並引起熱議。
原以為李美花在2020年退出政壇後,阿成與阿公也會跟著遠離江湖,沒想到新加坡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卻在(7日)國會辯論消費稅法案時,又用阿成與阿公大做文章。梁文輝說,李美花當年沒將故事講完,他要和大家說說「阿成與阿公的故事續集」。
梁文輝借這祖孫倆因為家用和祖產所產生的齟齬,試圖闡釋消費稅上漲對一般國人的影響。

前議員李美花在國會辯論2019年財政預算案時,講述了「阿成與阿公」的故事。(視頻截圖)
寓言故事通常使用聽眾容易理解的比喻,解釋意味深長的道理,自古以來都是人類解釋某種道理的工具。關鍵在於用的比喻是否貼切,以及說故事的人的動機。
就以阿成與阿公來說,李美花和梁文輝口中的這對爺孫,性格不盡相同,甚至判若雲泥。
李美花或許是把故事重點放在阿公身上,對阿成沒有太多描述,因此難以在兩人口中的阿成之間作比較。
至於阿公,李美花說他非常愛阿成,總是省吃儉用,阿成在人生重要階段需要錢的時候,阿公總會給予資助,但阿成問他為什麼不能年年給錢的時候,阿公感到非常失望和生氣,才痛罵阿成。
梁文輝形容的阿公雖然帶大了阿成,阿成踏入社會後也將月薪交給阿公補貼家用,但阿公依然以各種理由不斷要求阿成多給點家用,不理會阿成沉重的生活負擔。
即使阿成收入不穩定,物價不斷攀升時,阿公也一直伸手向阿成要錢,且還不願意披露祖產豐厚的事實,「反而有意嚴加保密」。深感委屈的阿成,開始對阿公有點反感。
蟻粉看到這裡,即使不覺得李美花和梁文輝的阿公似乎是兩位不同的人,也會發現兩位說故事的人突出了阿公完全不同的特性。
這本身沒有對錯,畢竟寓言故事的目的終究還是要傳遞某種信息,但聽者就必須清楚故事人的動機,不被簡單易懂、甚至牽動人心的表面故事所蒙蔽。

真正的「阿公」要考慮的,不只是孫子的需要而已。(海峽時報)
另一方面,故事裡的阿公指的是誰,為什麼以「阿公」作為指代對象,對新加坡政治稍有了解的人們應該心中瞭然。
因此,寓言故事如果要準確,裡頭的「阿公」可不能跟現實中的「阿公」差得太遠。
兩個版本的阿公和阿成之間的糾紛,只是三代人的糾紛,但真正意義上的「阿公」需要考慮的,僅僅是三代人的問題嗎?
如果是的話,那大家只好自求多福了,因為不是所有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有能罩住他們的「阿公」。
「阿成與阿公」在某種程度上是個成功的寓言故事,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寓言故事即使稍有不準確,都可能讓講者避重就輕,將事情過度簡單化,嚴重的話甚至會誤導聽眾。
因此,無論是「李美花版」還是「梁文輝版」的阿成與阿公,都希望他們本著家和萬事興的精神,私下解決糾紛,別再到國會中亮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