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17日起,公眾到人流量較高或與他人有長時間近距離接觸的地方時,只能使用合力追蹤應用程式(TraceTogether app)或攜手防疫器(TraceTogether token)進行SafeEntry登記。
最近,有網友對攜手防疫器的安全性存在質疑,對其電磁輻射量進行了測試。
他使用微波檢測儀測試合力追蹤防疫器的電磁輻射量,當電錶放置在防疫器附近時,讀數竟高達10,000微瓦!

(圖源:Apache lion臉書)
網友也提醒大家,帶便攜器出門時,儘可能不要放太靠近身體,因為輻射量很高。
當局:「合力追蹤」器的輻射能量 比藍牙耳機更低
對此,政府科技局(GovTech)給出回應,表示公眾無需擔心,便攜器的輻射能量比藍牙耳機和智能手錶更低。
合力追蹤便攜器使用的是低功耗藍牙,它通過獨立實驗室的測試,完全符合新加坡對短距離設備的監管限制,日常使用是十分安全的。

(圖源:科技局臉書)
小科普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手機等無線產品的輻射量是根據電磁波吸收比值或比吸收率(SAR)定義的,而不是每平方米的微瓦數。
每平方米微瓦(µW)是功率密度的量度,而SAR則是測量人體每單位質量的射頻能量吸收率。
如果用微波檢測儀測試手機的輻射量,手機甚至會有高到238,000微瓦的輻射。由此可見,網友對便攜器所謂的輻射量測量是不正確的。

當局也呼籲大家不要誤信假信息。「合力追蹤」對於新加坡的防疫措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這能夠協助當局有效追蹤病毒在社區的傳播,並快速減少病毒的傳播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