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北京中產家庭出動了!有的趁假期帶娃奔赴海南享受陽光沙灘;有的帶娃前往雲南逛大理古城、看花海;還有的一家人奔赴新加坡考察留學,甚至有中產舉家搬到新加坡,打算在「花園城市」開啟宜居生活。
讓這些的雞娃家庭放棄千萬學區房,帶娃奔赴新加坡,新加坡究竟有何魔力?
其實,一年前開始,就有不少從雞娃戰線上「倒下」的北京中產家庭,舉家搬到了新加坡,讓孩子在新加坡讀書。留學沒去歐美,卻跑到了新加坡?新加坡的低齡留學怎麼在北京中產家長圈火了?
1 帶娃「出逃」新加坡
從北京直飛新加坡6個多小時搞定,機票價格也遠低於英美,性價比很高。
沒來之前,小雅一家對新加坡印象是很小,來了之後發現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很完善,建築很有特色、街道乾淨,雨棚等人性化的設施也隨處可見。總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新加坡的物價和北京也差不多,作為華人社會,生活習慣、思維模式與國內相近,中國留學生可以很快適應融入。

新加坡法律嚴苛、犯罪率低,整體環境呈現著友好向上,開放包容。新加坡的食品安全蟬聯世界第一、還擁有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孩子在這裡學習和生活家長很放心。
新加坡還是享譽全球的「花園城市國家」,植被覆蓋率高。學校內部也十分注重環境保護,植被覆蓋率非常高,空氣清新,在這裡學習的學生心情舒暢,也不容易生病。
新加坡最讓小雅媽媽心動的還是硬核的高水平教育,讓雙減後的海淀黃莊都黯然失色。新加坡的教育體系豐富,既有公立教育體系,也有國際教育體系等,不同教育體系下又有著豐富的學校和清晰多元的升學路徑可選。

2 「普娃」的新加坡逆襲之路
小雅在國內時,雖身處不錯的公立學校,但成績卻不如意,即使比別人學的時間長,還是落後於人,偏科也比較嚴重,幾乎沒有什麼特長,在一眾學霸、多才多藝的同學中顯得平平無奇。
當初為了孩子讀書,一家人幾乎傾盡所有買下一套海淀黃莊的學區房,來新加坡前,房子已價值千萬。但這個優勢也在雙減之後一下就沒了。
正好小雅爸爸被外派到新加坡工作,抱著換條教育賽道或許會好些的念頭,小雅媽媽動了送女兒離開北京出國讀書的決定。
結合孩子的情況,和他們的未來預期,夫妻倆給孩子選了新加坡一所一梯隊的國際學校。

一開始,小雅媽媽擔心孩子在這裡依然面臨在國內時的學習困境,但後來發現自己多慮了。
在國際學校,小雅漸漸學會了合理分配個人時間,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中國讀書時,小雅每天被淹沒在題海中。來到新加坡以後,看到學校有那麼多不同國家的學生,小雅慢慢也變得愛交朋友,往日的活潑和自信又回來了。
新加坡學校所謂的寬鬆,並不是完全自由的放養式教育,而是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安排的時間、自由選擇的機會。另外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友好親切的師生關係,也讓孩子學習環境更優化。
新加坡教育始終奉行著:學生應該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不同學生就有不同的去處。相比於冷冰冰的成績,新加坡教育更看重學生的眼界、價值觀、創新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這裡,每個孩子都是寶貴的待發掘的金子。如今,小雅更是以新加坡國立大學為目標,為自己夢想的大學而努力。
3 在新加坡發現教育真諦
像小雅媽媽一樣,有不少北京全家過來的中產家庭過來後選擇華中、英華等新加坡本土國際學校的。這麼多家庭選擇新加坡的國際學校,主要是看中了:
💡新加坡·國際學校的傑出IB成績:
最新一次IB成績:40%的滿分學生在新加坡、平均分高達39.48全球第一!
💡新加坡的國際學校打破唯分數論,關注孩子綜合發展
💡猶如小聯合國,拓寬孩子的國際視野
💡優越的語言環境,幫助孩子提高英語能力
💡種類豐富選擇多,不同孩子都能找到契合的學校
💡相比歐美更親民更划算的學費

中國國際學校入學門檻高
在他們看來,不管選擇新加坡哪一所國際學校,只要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因為他們知道,讓孩子在中小學階段留學新加坡,就可以根據分流制度,深度發掘孩子潛力,使孩子在中小學階段就能了解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從而在後續的學習中,能更有針對性。
直至孩子進入社會,運用所學以及自己的優勢,更好的發展自己的事業以及生活。
如今,中國出入境更便捷,2023年計劃送孩子留學新加坡的家庭一定不在少數。
與國內只能參加高考這一條路線,新加坡畢業後選擇更多;相對寬鬆的中學階段更有利於學生身體與心理素質的塑造;中學階段也有利於學生提前規劃未來發展道路。中學在新加坡留學,教育費用及生活費用相對歐洲便宜30%,申請新加坡綠卡更快,通過率更高,將來就業機會也多。
送孩子去新加坡留學,不僅可以在享受與世界接軌的頂尖基礎教育的同時還能拿到新加坡身份,「魚與熊掌,皆可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