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本地跨國婚姻占比為37%,去年顯著下滑至29%。(聯合早報)
作者 王震宇
疫情當前,許多人生規劃都得做出調整,包括終身大事也得延後或暫時擱置,所幸隨著防疫措施放寬,步入婚姻殿堂的新加坡情侶也增加了。
然而,去年邊境管控條例還未完全解除之際,本地的跨國婚姻也受到影響。
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在涉及至少一名新加坡公民的婚姻中(也稱為公民婚姻),有29%屬於跨國婚姻。
該報告對於「跨國婚姻」的定義是:一名新加坡公民及一名非公民(永久居民或非居民)共結連理。
相比之下,在疫情未暴發的2019年,本地跨國婚姻占比為37%,去年則顯著滑落至30%。

(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網站截圖)
報告也進一步分析,在2021年的跨國婚姻中,69%為新加坡新郎與外國新娘的婚事,而當中有96%嫁來新加坡的媳婦來自亞洲國家。
其餘的31%則是本地新娘與非公民新郎結婚,而約三分之二的男子來自亞洲國家。
在一場由新加坡人口協會舉辦的線上講座上,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斯拉博士(Walter Theseira)在解讀上述數據時就表示,跨國婚姻在疫情期間急劇下滑,短期來看未必會引起關注,畢竟同一期間,完成終身大事的新加坡情侶稍微增加了,可抵消跨國婚事下跌的情況。
但他也說:
長期來看,數量頗多的跨國婚姻對於維持本地人口可說相當關鍵,因為跨國夫婦的生育狀況和外籍配偶融入我國,都直接影響我國的人口增長。
過去20年來,本地跨國婚姻每年占公民婚姻的約三成到四成。特斯拉博士認為,這個占比相當龐大,跨國婚姻課題也需要更多關注和更深入的研究。
誠然,如同報告點出,防疫措施是跨國婚姻在過去兩年減少的主因。
如今,本地國門已重開,這是否足以讓跨國婚姻率再次回升?

報告指出,疫中的旅遊限制是跨國婚姻減少的主因。(海峽時報)
本地男女對「結婚」興趣缺缺?
要避免跨國婚姻人數繼續走下坡,其中一個必須關注的問題是:新加坡人到底有否把終身大事納入人生規劃里?
在同一個講座上,新加坡人口協會會長楊李唯君教授發言時就指出: 2021年整體婚姻率飆升,很有可能只是短期波動,而不是長期趨勢。
去年有2萬3433個公民婚姻,比起2020年的1萬9430對新人高出20.6%。這包括跨國新人及雙方都是新加坡公民的新人。

(海峽時報)
楊李唯君教授說,這個數字的增長,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新人因為2020年的疫情限制,而把婚禮延遲至2021年。
如果專家的判斷準確,去年的結婚率只是短暫性的上漲,那這是否意味著連各種婚事(包括跨國婚姻)都有可能回落?
單身者持穩或略增,語言和文化差異成阻礙?
楊李唯君教授也指出,2021年的結婚率數字之所以並非長期趨勢,是因為過去10年來,本地各年齡層的單身者人口,不是持平就是稍微增長。
更值得關注的是,早前就有調查指出,有意結婚的單身受訪者其實正在遞減。
單身者還說,他們不約會的原因,不是社交圈子不大、就是沒機會遇見合適對象、就是選擇一切隨緣。
這些單身男女的擇偶條件不詳,要讓他們「脫單」也未必是一天兩天就能成功的事,但如果他們在新加坡就難以找到合適人選,要把擇偶範圍擴大至海外,會不會更有難度?
其中,文化差異和語言隔閡就是第一個要克服的難關。加上伴侶可能在國外,這些單身者會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經營一段遠距離戀情嗎?
當然,世事無絕對,有心不怕難。

有意結婚的單身者人數遞減,當中有多少人願意經營一段異地戀?(海峽時報)
就如國家人口及人才署早前公布的數據所顯示,有意結婚者,或是不介意認識異地伴侶的單身男女,真不能繼續「隨緣」了,否則跨國婚姻率,乃至整體婚姻率,都可能會「跌跌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