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密克戎子變量推動 新冠感染激增
隨著冠狀病毒的 Omicron 變體變異為更具傳染性的亞變體,新冠病毒再次在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快速傳播。
但與兩年前不同的是,疫情不再引發極端措施,例如 2020 年和 2021 年實施的長期封鎖和邊境關閉。

相反,大多數亞洲政府都堅持相當嚴格的衛生規程,加大疫苗接種力度,並密切關注他們的醫院。
一個例外是中國,仍在實施清零政策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嚴厲措施。
即使極具傳染性的 BA.4 和 BA.5 子變體助長了新的激增,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區也沒有逆轉。
美國正專注於推出助推器,而歐洲的一些國家正在重新考慮他們的口罩要求,但除此之外僅此而已。
自 6 月以來,亞洲的新冠病例激增,這是由隨著政府開始對大流行採取更寬鬆的方法而出現的 BA.4 和 BA.5 子變量引起的。
新加坡的病例可能在
一周或更短時間內達到頂峰
新加坡的專家表示,隨著新加坡再次經歷感染曲線,新加坡的新冠病例可能會在一周甚至更短時間內達到頂峰。
每周感染率——指過去一周社區病例與前一周相比的比例——正在下降。這意味著新冠病例的增長速度較慢。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副院長亞歷克斯庫克副教授說:「這並不意味著疫情正在下降,但確實意味著高峰正在接近。」
新加坡的每周感染率繼續略高於 1。
每周感染率高於 1 表明每周新增的新冠病例數量正在增加。
「當比率達到1時,意味著我們將迎來高峰,此後,比率應該會低於1,病例應該開始下降。病例數每天波動很大,但每周的增長率卻相當大。」庫克教授說。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病例數只是目前發生的實際感染的一小部分,如果過去幾周檢測和診斷率發生了變化,那麼這種分析就會不太準確。」
這也是新加坡第一次在沒有任何加強安全管理措施的情況下渡過難關。

國立大學醫院高級傳染病顧問戴爾·費舍爾教授說,在沒有加強措施的情況下駕馭這種病例激增是復原力的定義。
他補充說:「我們需要應對流感,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需要為 Covid-19 繼續這樣做。加強措施會帶來經濟和社會成本,不應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實施。儘管如此,我們有這些措施作為後備,以防情況變得嚴峻。
「目前病例激增並不需要採取更多措施,儘管我們確實在最脆弱的醫院和療養院收緊了措施。」
從 7 月 7 日起實施的收緊措施包括限制所有醫院病房和安老院的訪客人數。
新加坡此前曾實施限制,例如限制社交聚會的團體人數和戶外戴口罩。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Teo Yik Ying 教授指出,新加坡最終將不可避免地需要在不採取任何措施的情況下經歷新冠浪潮。
然而,他說,與之前的浪潮相比,新加坡進入這一浪潮的方式存在三個關鍵差異。
首先,人們不僅接種了很好的疫苗,而且得到了很好的加強,幾乎 80% 的人口已經接受了第三次加強注射。
二是醫院和社區設施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充分準備,社區設施加強建設,緩解醫院壓力。
第三,大多數人都具備了如果他們或他們的家人感染了如何處理感染的知識,包括使用抗原快速檢測(ART)試劑盒進行自我診斷,在家自我隔離,並且不急於去醫院治療。他們看到了積極的 ART 結果。

「所有這些都意味著新加坡正在以我們以前沒有的準備程度進入浪潮,」張教授補充說。
「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限制我們的社交活動,除非要與體弱的老年人或任何未接種疫苗的人互動,在這種情況下,我強烈建議在與這些人互動之前進行自我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