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為疫情暫停的「全國學生中英文互譯比賽」,今年將以線上的形式再次回歸,即日起即可報名參與。
全國學生中英文互譯比賽
全國學生中英文互譯比賽」原為「全國華文中學生中英文互譯比賽」 ,首屆比賽於1972年8月19日在國家初級學院舉行,比賽已連續舉辦近半個世紀。宗旨為促進文化交流,給予學生有發揮翻譯能力之機會,並提高他們學習兩種語文的興趣。

外交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曾在學生時代代表華中初級學院參加1993年的第21屆中英文互譯比賽,勇奪桂冠。
新加坡中學華文教師會、聯合早報《逗號》和南華中學將於2021年10月22日(星期五)在線上舉行2021年第47屆 「全國學生中英文互譯比賽」。
比賽組別分為高中、中學和小學,共三組。
高中組 GENERAL TITLE
最多可選派四名學生參加,首兩名參賽學生必須是新加坡公民,另外兩位可以是新加坡公民或外國公民。若只派一名或兩名學生參加,必須是新加坡公民。
中學組和小學組 GENERAL TITLE
每組最多可選派兩名學生參加,第一位必須是新加坡公民,第二位可以是新加坡公民或外國公民。若只派一位學生參加,必須是新加坡公民。
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9月19日止。
比賽安排
2021年10月22日
小學組:2:30pm – 4:00pm (1.5小時)
中學組:2:30pm – 4:30pm (2.0小時)
高中組:2:30pm – 5:00pm (2.5小時)
比賽方式:
參賽者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把一篇英文的文章翻譯成中文,一篇中文的文章翻譯成英文,以及將一些成語、諺語、慣用語、網絡常用語、報章詞彙等對譯為英文或華文。
使用當局指定的在線比賽平台和監控軟體,穿著整齊校服參賽。不可使用字典或電子詞典。(華為雲與九竹系統科技將提供技術支持。)
各錄取首三名及優勝獎十名。

往屆比賽
去年因為疫情比賽取消,第46屆比賽於2019年舉辦,10月17日,南華中學綠苗軒舉行了頒獎典禮,中小學兩組各選出13名優秀的小翻譯家。

上屆比賽中譯英部分的表現相對比英譯中部分來得好,新加坡文藝學會理事唐金華老師表示,學生們平常較少說華文閱讀華文書,平常也都以英語溝通,所以忽略了對華文華語的運用。建議大家除了閱讀書籍以外,也應多讀早報、看雜誌、聽新聞來增廣見聞。學習語言不只是要多看,也要多講、多聽。
培華長老會小學的小學組劉浩然是2018年冠軍,2019年季軍,非常感激學校指導老師的耐心教導,通過查詞典以及向老師詢問解疑,克服學翻譯過程中的困難。
「同時,我也要感謝我的父母,感謝他們不斷給我鼓勵,還為我訂閱報紙和少年文摘!」
「翻譯人才培育計劃」
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有4種:馬來語、華語、英語和泰米爾語。因為官方語言的多種類,新加坡的翻譯活動也十分蓬勃新。
「 為了提高新加坡本地翻譯人員的質量,新加坡政府推出「翻譯人才培育計劃」。如今為了擴大新加坡本地翻譯人才隊伍,翻譯人才培育計劃將放寬申請條件,允許擁有至少一年專業經驗的翻譯從業員也能申請學費津貼。此外,成功申請者可獲得的津貼將從原本的90%提高至95%。
全國翻譯委員會秘書處於2018年推出這項「翻譯人才培育計劃」(Translation Talent Development Scheme),為翻譯專業人士提供部分津貼,讓他們報讀國內外翻譯課程,或參加相關研討會與論壇。至今已有20人受益。

根據之前的申請條件,這項計劃只開放給擁有至少三年專業經驗的翻譯從業員。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昨天發文告指出,具備至少一年經驗的翻譯從業員今後也能申請津貼。
為了在疫情期間更好地支持新加坡本地翻譯從業員,政府為每人提供的學費津貼,將從原本的90%提高至95%,頂限為1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