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農業正在發生巨大變革。有人指出,這個東南亞國家正在領導一場農業革命。
擁有570萬人口的新加坡是一個富裕、發達、高度城市化的城市國家,位於東南亞,處在世界的其中一個十字路口。這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其發展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運輸、通訊和旅遊中心。但就農業而言,這樣的地理條件卻可謂是寸土寸金。

根據新加坡食品局(SFA)的數據,國土總面積僅724平方公里,新加坡土地資源緊缺,目前只有大約兩平方公里(200公頃)的土地用於糧食種植,這些地方大多位於新加坡林厝港和Sungei Tengah,占總面積不到1%。因此,儘管20%以上的農產品貿易通過新加坡完成,但農業在三大產業中所占比重極低——只占其GDP總額的1%不到。
到2019年,該國共有220個本地食物農場,其中,蔬菜農場77個,雞蛋鵪鶉蛋農場5個,漁場121個,其生產量分別達到當年蔬菜、蛋類和魚類消費總量的14%、26%和10%,同年,新加坡農產品進口總額達到101億美元。新加坡目前的糧食需求有90%依靠進口,對進口食品的嚴重依賴意味著,該國在確保穩定的食品供應方面面臨著獨特的挑戰。但即便是狹小的國土面積、高昂的農業成本和處於劣勢的農業經濟,也根本擋不住新加坡政府推動農業發展的決心,當局的目標是成為亞洲的城市農業食品科技中心。現在,它已經是一個嶄露頭角的城市農業技術中心。
新加坡的農業食品行業正在擁抱先進的科技和新理念,本文將圍繞新加坡農業食品科技的創新發展進行梳理,主要從以下幾個部分展開:
第一部分:新加坡農業食品科技應用情況概覽;
第二部分:新加坡農業食品科技相關政策支持;
第三部分:風險資本湧入新加坡農業食品科技領域;
第四部分:新加坡農業科技發展情況和創新案例;
第五部分:新加坡食品科技發展情況和創新案例;
第六部分:新加坡農業食品領域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一、新加坡農業食品產業應用提速,有限資源輸出無限可能
農業和食品技術領域發展潛力巨大。
新加坡正逐漸成為亞洲的食品科技之都。該國政府投資了1000億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4867億元),為應對當前氣候危機的影響做好準備。這次準備計劃的核心部分將包括實現自給自足和應對糧食不安全的措施。
從開發新食品到研發人類未來的食品,新加坡一直在大力投資替代蛋白質的研發,從Shiok Meat不添加血清成分的大規模培養蝦細胞的技術,到TurtleTree Labs的世界上第一款實驗室生產的「母乳」技術,這個城市國家在食品技術的創新方面顯然具有活力。政府還任命了一名全職的替代蛋白質分析師,以幫助一些具有開創性的公司成長,引領創建可持續食品解決方案。

物聯網數據分析允許農場控制光照和灌溉等環境條件,以跟蹤溫度、濕度和作物生長。(圖片來源:SFA)
另一方面,新加坡農業科技公司正致力於重新設計農業作業系統,使其不再受到空間、氣候和體力勞動的限制,並利用生物技術來彌補地理環境的不足,比如屋頂農業和垂直農業。而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數字農業科技也正在推動新加坡的農民建立數字化農業供應鏈,通過改進物流計劃,預測分析技術可以提高供應鏈效率,減少食品腐壞。他們還可以使用大數據來預測作物的表現,甚至可以部局無人機和農場機器人進行自動化操作,並收集實時數據,以便更好地做出農業決策。除了優化產量,技術還可以幫助減少食物浪費。例如,作物傳感器可以用來跟蹤作物的健康狀況,並最終減少患病、不健康農產品的數量。
農業和食品行業的新技術、新理念將推動產業發生顛覆性變革並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和切入機會,衍生出廣闊市場。
二、新加坡政府多措並舉,推動農業食品經濟發展
新加坡在1995年1月1日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並於2013年6月15日成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成員。
新加坡於2010年8月18日提交了加入國際植物保護公約(IPPC)的文書。作為東南亞國協的成員,新加坡於2008年6月3日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又稱國際獸疫局)簽局了一份聯合諒解備忘錄。
儘管新加坡的自然資源和土地面積有限,但新加坡政府積極支持當地的農業食品科技領域大力發展。
新加坡的目標是在城市農業和水產養殖方面走在前列。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新加坡食品局(SFA)在環境和水資源部的領導下成立。其目標是確保新加坡的食品安全和供應保障。新加坡食品局還負責各種資助、支持農業的發展。在過去幾年裡,3800萬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1.85億元)的農業生產力基金帶動了約100個家庭農場提高生產力,並加強了他們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政府還通過《研究、創新與企業計劃2020》(Research Innovation Enterprise 2020 Plan)撥出1.05億美元用於食品研究項目,如城市農業、人工肉製品和微生物蛋白生產,以加大農業食品行業的研發力度。
新加坡的糧食產量約占其總需求量的10%,所以在2019年,新加坡食品局設定了一個目標——「30·30願景」,計劃到2030年將這一比例提高到30%。在2020年,新加坡發起了「新加坡食品故事」活動,動員新加坡的當地人民支持食品安全,促進購買和消費當地的食品。

(圖片來源:Pixabay)
由於新加坡的土地資源有限,所以新加坡發展城市農業,打造「都市花園」。將農業的空間布局緊湊化、極致化,包括像城市屋頂、多層停車場的屋頂空間和高架橋都是打造綠色的沃土。近年的國家政策舉措也更是強調了農業技術的發展推進,如室內農業和人工智慧在農業中的使用。
在新加坡沿海,柔佛海峽和南部較深水域約有一平方公里(100公頃)的有效海域用於養魚。所以,對食用魚類養殖的有限海洋空間進行優化分配變得異常重要。為實現糧食的可持續生產,新加坡沿海養魚場不允許舉辦非農業活動,如商業旅遊和釣魚旅行。
而在最近的一份聲明中,新加坡政府將為一個新的農業科技基金(取代當前的農業生產力基金)出資6000萬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2.92億),旨在通過農業食品技術發展賦予農民創新力量。該基金為新加坡政府《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中規劃的一部分,由新加坡教育部(MOE)、國家發展部(MND),永續發展和環境部(MSE)、貿易與工業部(MTI)和交通部五個政府部門聯合主導,為城市綠化、可持續生活和綠色經濟各方面梳理和制定新加坡未來十年的綠色目標。此外,新加坡希望在新的農業科技基金的支持下,能夠達成「30·30願景」這一目標。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Heng Swee Keat)說:「技術是遊戲規則的改變者,將開啟新的可能性。我們利用技術克服了水資源和土地的限制,也將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做同樣的事情。」
三、新加坡農業食品領域市場潛力巨大,引風險資本競相湧入
自新加坡宣布「30·30願景」以來,加速農業科技初創公司項目的合作迎來了顯著的繁榮期。新加坡發展局(ESG)隸屬於貿易和工業部,它通過鼓勵全球對該國食品企業的投資來支持新加坡的食品安全戰略。新加坡發展局的主要投資部門之一是種子資本,通過政府計劃起新-投資(Startup SG Equity),該部門與其他7家合作夥伴共同投資逾6500萬美元,為初創企業提供資金和指導,以促進其發展。
新加坡農業食品領域引來大舉投資,擴大了該國食品科技和農業科技生態系統,並改善當地的食品安全。該國已經擁有數量可觀的創業公司,如生物技術、替代蛋白質和垂直農業。
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長陳振聲(Chan Chun Sing)說:「利用新加坡獨特的從農場到食品的生態系統,以及在技術能力、優質品牌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的記錄,我們的目標是抓住經濟機遇浪潮中的重要份額。」
淡馬錫押注農業食品
新加坡政府的投資公司淡馬錫正在建立一個專門的農業食品投資工具,以推動和管理對食品和農業相關企業(包括科技初創企業)的投資。這個新平台將幫助其農業食品投資組合公司建立運營能力,擴大生產,並提高其產品在市場上的可用性。在技術方面,該基金的投資戰略圍繞四個「核心主題」展開:可持續的蛋白質、供應鏈彈性、實惠的營養餐和城市食品系統。

(圖片來源:Business Times)
2019年,淡馬錫(Temasek Holdings)向總部位於紐約的現代農業公司Bowery Farming投資了9000萬美元,Bowery Farming利用機器人在室內種植作物。目前尚不清楚淡馬錫是將全資或部分擁有這家新公司,還是將收購淡馬錫在農業食品企業中現有的股份。不過,這並不是這家新加坡機構第一次創建專業平台來管理其投資。淡馬錫於2013年設立了一家專注於液化天然氣的公司Pavilion Energy,並與殷拓基礎設施(EQT Infrastructure)合作,在印度設立了可再生能源企業O2 Power。
去年,這家財富基金還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合作,雙方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將共同創建一個新的食品技術創新中心,作為加速食品技術開發和商業化的設施。
淡馬錫綜合農業投資部執行總經理馬世文(Anuj Maheshwari)曾表示,淡馬錫現在通過「一個更廣泛的視角來看待其農業食品業務,不僅僅是作為投資人和產生股東回報的人。我們也著眼於目標。」
拜耳看好新加坡大農業
德國製藥和農用化學品巨頭拜耳集團也注意到了這塊寶地,該集團旗下的影響力投資子公司Leaps by Bayer致力於為當今健康和農業領域一些最大的挑戰提供解決方案。投資組合包括30多家致力於潛在突破性技術的公司,包括BlueRock Therapeutics(再生失去的組織功能)、Joyn Bio(減少農業對環境的影響)以及Khloris、Century Therapeutics和Pyxis Oncology(預防和治療癌症)。
於2020年8月,Leaps By Bayer與淡馬錫宣布聯合投資並成立一家新公司「Unfold」。這家創新企業將聚焦垂直農業突破性發展,專注於蔬菜品種的創新,目標是將垂直種植空間提升到更高的質量、效率和可持續性。通過利用蔬菜作物的種子遺傳,該公司將專注於開發新的種子品種,並為垂直農場獨特的室內環境提供專門的農藝建議。

(圖片來源:AgFunderNews)
雖然垂直農場市場上的大多數初創公司都專注於開發更高效的基礎設施,但只有Unfold擁有無與倫比的資產資源,一入場就攜著巨大的潛力價值。Unfold在第一輪融資中籌集了3000萬美元,並與拜耳達成協議,獲得拜耳蔬菜產品組合的某些種質資源。
「為農業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的創新是拜耳公司關注的10個參與和投資領域之一,」拜耳公司總裁Jürgen Eckhardt表示,該公司的宗旨是通過新技術推動衛生和農業領域的根本性突破。他說,「對Unfold的投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體現了一種變革性的、創造性的方法來發展農業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Perfect Day落地新加坡
乳製品行業,有一家初創品牌Perfect Day,成立於2014年。他們試圖通過他們的「黑科技」——無動物成份乳蛋白,掀起一場乳品行業的新革命。
這家替代蛋白初創公司正在新加坡設立研發中心,政府正加大力度發展農業食品科技行業。該研發中心計劃於2021年4月開始運營,使用精密發酵生物技術開發和生產無動物乳製品蛋白、酪蛋白和乳清,這些無動物蛋白產品將用於進一步開發Perfect Day植物乳製品的工藝,包括冰淇淋、奶酪和牛奶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