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禧榮2016年從新加坡國立大學心理學專業畢業的時候,沒想過八年之後的今天,自己會攻讀人工智慧相關的博士學位。

趙禧榮曾主修心理學,在加入人工智慧人才培訓計劃後,成為一名AI工程師,目前在新加坡管理大學攻讀與AI相關的計算機專業博士學位。(新加坡全國人工智慧核心提供)
「我對人工智慧的興趣,還得從第一份工作談起。」今年33歲的趙禧榮正忙於新加坡管理大學計算機系的博士研究項目,所以只能通過電話接受《聯合早報》的採訪。
他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人力資源部門撰寫分析報告。儘管把各類員工數據寫成報告讓他增長了見識,但他更希望從數據中直接找到解決方案。
2018年,新加坡全國人工智慧核心(AI Singapore)剛推出不久的人工智慧人才培訓計劃(AI Apprenticeship Programme,簡稱AIAP)吸引了趙禧榮的注意。這個旨在培養新加坡AI人才的項目歡迎不同專業背景者加入,因此他便申請接受培訓,希望未來可以投身AI領域。
然而,接下去的幾個月對他來說並不輕鬆。「我沒學過計算機專業,一切都得從頭學起,而同時面對數學、軟體工程、編程等全新科目,讓我有點措手不及。」
雖然面對巨大挑戰,但趙禧榮沒有放棄,而是憑藉在大學裡學過的統計學基礎以及合理安排學習計劃,在三年的時間裡成功轉行成為了一名AI工程師,工作範圍涵蓋公共場所安全、口腔治療等多個項目。
新書《智造獅城:新加坡AI鍊金術》
記錄培訓計劃參與者貢獻
在過去六年里,AIAP已成功將150多名像趙禧榮這樣,沒有任何工程和計算機專業背景的教師、律師、會計師、商學院畢業生等培養成為AI工程師,人數在所有320名參與培訓者中占了將近一半。全國人工智慧核心AI產業創新總監廖永健,將他們所做出的貢獻寫進一本名為《智造獅城:新加坡AI鍊金術》(AI First Nation)的新書,已於近期出版。

全國人工智慧核心AI產業創新總監廖永健在《智造獅城:新加坡AI鍊金術》正式出版前,與記者分享這本175頁新書的數碼樣刊。(特約陳來福攝)
全國人工智慧核心是一個由國立研究基金會資助的國家研發機構,雖然辦公室設於國大校園內,但也與新加坡其他大學、科研院所、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經濟發展局、企業發展局等機構合作。
廖永健不僅是AIAP的主要發起者之一,也是在新加坡推廣AI技術的倡導者。為了展現AI的優勢,他利用谷歌最新的生成式AI工具Gemini,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通過口述與人工校對相結合的方式完成了新書創作。
在正式出版前,他與記者分享這本175頁新書的數碼樣刊,並感慨地說:「如此規模的學徒計劃在新加坡還是首次。」
他說,每一期AIAP都持續九個月時間,包括兩個月的系統知識培訓和七個月在各類企業項目中操練。新書列舉了「AI新手們」如何在大小100多個項目中,用所學技能解決分析財務報告、處理保險申報、提高醫學診斷準確率等各類實際問題,服務對象小至起步公司,大至IBM、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等大型企業。
政府已投入逾1200萬元
為培訓計劃學員提供補貼
由於所有學員必須全職參加AIAP,政府已經投入超過1200萬元為學員提供補貼,平均每人每月會收到大約4000元。目前,AIAP每年培養約100名AI工程師。未來兩年,廖永健希望全國人工智慧核心能憑藉更成熟的條件,再培訓300名學員。
AI牽涉多門學科,這需要學徒針對各自的專業取長補短。對於趙禧榮來說,「走出舒適圈」等心理學理論幫助引導了他的學習方法。例如,他在學習製作圖表的時候,會特地迴避已經熟練掌握的Excel, 而慢慢嘗試用Python等與AI相關的程式語言。這種積極的學習態度讓他熟練掌握了計算機視覺(computer vision)等前沿AI技能。
計算機視覺是一門讓計算機能夠像人類一樣理解和解釋視覺信息的學科,趙禧榮曾利用它協助全民牙科(Q&M),將牙醫使用X光診斷口腔疾病的時間,從平均20分鐘減少到五分鐘以內。2021年離開全國人工智慧核心後,他又為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始攻讀與AI相關的計算機博士學位,希望在2026年畢業後服務於谷歌、阿里巴巴等跨國科技公司,研發更多以人為本的AI產品。
文: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