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意在新加坡開展業務的企業而言,獨到的投資眼光是非常重要的,抓住風口行業才能事半功倍,這也是出海企業必須關注的重要議題。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新加坡藥企行業的發展優勢,旨在為大家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支持,以便更好地應對企業出海帶來的挑戰和風險。
以新加坡為跳板進軍東南亞
東協國家的經濟持續增長、全民健康覆蓋的提升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共同推動了優質醫療保健需求的增長,政府逐漸意識到過度依賴進口藥品的風險和局限性,因此吸引大型藥企和新的企業加入成為了許多東協國家的重要策略。

新加坡能夠成為國際藥企進入東南亞地區的首選地,離不開政府多年來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持續投入和高度支持。自1980年代起,新加坡就開始致力於成為生物技術中心,生物醫藥更是被政府確定為戰略產業。
在這種背景下,東協市場被視為許多藥企的機會之地,新加坡作為進入東協地區的「門戶」,自然成為了眾多企業國際化戰略的首選地。目前,新加坡已經聚集了眾多全球領先的生物醫藥生產商,如龍沙、安進和艾伯維等,他們在這裡設立了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為全球市場提供高質量的生物製劑、原料藥和成品藥。
據統計,新加坡的生物醫藥製造業產值在2022年達到了1577億人民幣,占新加坡全國製造業產值的18%。全球共有80家生物製藥公司將總部設在新加坡,另有60多家跨國公司在此設立工廠,生產強效原料藥、營養品、生物製劑和產品、疫苗,並為生物技術公司提供CDMO服務。
企業落地即可享受大量優惠政策
據統計,2019年新加坡的醫療科技初創企業數量為141家,短短几年內激增至400多家。新加坡擁有與國際接軌的藥監體系,新加坡衛生科學局(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簡稱 HSA)在2022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評為全球首個最高評級監管機構,獲得了成熟度等級四的極高評價,體現了新加坡藥物監管工作的高標準、高質量和嚴謹性。
同時,HSA也是國際標準組織ICH、PIC/S以及監管網絡ACCESS、ORBIS、APEC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核心成員。對於許多希望造福廣大病人群體的企業來說,新加坡為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戰略空間。
為了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除了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外,新加坡政府還投入了大量資金和資源建立一流的科研機構和人才培養體系,如A*STAR、實驗藥物發展中心(EDDC)等,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持。新加坡每年在生物醫藥研發領域的投入達到約15億新元,並額外撥款37億新元用於研發基礎設施建設。
在新加坡設立國際或區域總部的藥企可以享受低至15%的企業稅收優惠;並根據具體情況提供一定比例的免稅額度。新加坡的金融服務和市場准入機制也為生物醫藥中小企業提供了便利。新加坡交易所(SGX)作為亞洲最大的生物技術上市平台之一,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上市融資渠道。同時,政府還通過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nterpriseSG)旗下的起步企業投資(SEEDS Capital)等機構為早期技術初創企業提供支持。
此外,新加坡已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或多邊的合作協議,如《新加坡-美國生物醫藥合作框架協定》、「歐洲創新聯盟」、《科技創新合作備忘錄》(中國),「衛生保健合作夥伴關係」(印度)等,均為新加坡的生物醫藥企業提供了技術轉移、市場准入和人才交流的廣闊機遇。
在國內藥企積極擁抱國際化發展的潮流中,新加坡在生物醫藥領域所展現出的各項支持舉措愈發彰顯其獨特優勢,如今,眾多懷揣壯志的中小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這個充滿無限機遇的國家,將其視為企業發展的下一個重要「航標」。

在培育創新力量方面,新加坡出台了一系列務實政策,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人才團隊建設、研發及辦公場地的資源;在釋放創新潛能方面,新加坡積極協助企業實現科研成果的價值轉化,通過建立快速審批通道和堅持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並藉助HSA等專業機構的支持,為中小企業創造了優越的營商環境和出口政策,讓創新成果能夠快速走入市場的同時也能及時獲取市場反饋。
新加坡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實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生物醫藥企業前來探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作為一個銜接不同市場的中心樞紐,新加坡的價值已得到充分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