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意在新加坡開展業務的企業而言,獨到的投資眼光是非常重要的,抓住風口行業才能事半功倍,這也是出海企業必須關注的重要議題。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新加坡吸引外商投資的優勢,旨在為大家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支持,以便更好地應對企業出海帶來的挑戰和風險。
外商投資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在過去一年的努力中取得了顯著成果,成功吸引了眾多投資項目,這些項目預計在未來五年內為新加坡創造超過2萬個新職位。這些職位主要面向新加坡本地人才,涵蓋專業人士、經理、執行人員和技師等多個領域,這不僅是對新加坡人才庫的肯定,也是對其經濟結構的一次加強。特別是在服務業、研發與創新行業以及製造業的崗位分布,充分展現了新加坡經濟多元化的成果。

新加坡面臨的挑戰同樣不容忽視。隨著BEPS 2.0的實施和其他經濟體產業政策的變化,新加坡的稅收激勵措施的有效性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吸引優質投資項目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儘管如此,但絕大多數在新加坡營運的跨國企業將不受全球公司稅率定為至少15%的影響,這為新加坡保持競爭優勢提供了一定的緩衝。
為了持續保持這一優勢,新加坡正在積極加強經濟戰術。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加強招商引資的能力,並幫助企業減輕短期的成本壓力。這些措施對於穩定新加坡的經商環境,保持其創新能力和吸引外資起到了關鍵作用。
新加坡政府更關注與創新有關的因素
新加坡的經商環境穩定且具有創新能力,這為其吸引固定資產投資提供了有利條件。經發局去年爭取到的投資分布在十個領域,其中化學、電子和生物醫藥製造領域的強勁表現,進一步鞏固了新加坡作為全球高價值產品製造基地和全球供應鏈重要節點的地位。
製造業作為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的重要部分,穩固其作為先進位造業樞紐的地位成為當務之急。新加坡的策略是專注於半導體、生物醫藥科技、宇航業和數碼科技等關鍵領域,以吸引那些能讓新加坡成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投資項目。
通過擴大互聯互通、物流和供應鏈管理能力,新加坡旨在吸引更多跨國公司以新加坡為基地,為東南亞地區提供服務,成為亞洲集團走向全球的跳板。
與此同時,科研與發展和創新相關的投資額在新加坡有所增加,這得益於其蓬勃的研究生態系統和由海內外高技能人員組成的人才庫。跨國公司和外國創業公司紛紛相中新加坡,開發高增值產品。例如,全球電子付款巨頭威士(Visa)和Univers等公司均在新加坡設立創新中心,展示了新加坡在綠色金融、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全球影響力。

為了進一步吸引創新項目,新加坡政府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宣布了多項措施,包括促進人工智慧活動、推動科研與發展、提高生產力和能源效率等。新推出的公司稅收補貼計劃「可退還投資稅收抵免」(RIC)旨在優化投資環境,鼓勵企業在關鍵經濟和新增長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