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潮劇:眾人共繪新美景

2024年10月16日   •   4446次閱讀

潮劇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古老劇種。吳國欽教授在他和林淳鈞先生合著的50萬字的《潮劇史》里,以明宣德六年(1431年)戲文寫本《劉希必金釵記》為據,推定潮劇應產生於宣德(1426-1435年)年間。這樣算來,潮劇有近600年歷史,比500多年的婺劇、200多年的京劇、120多年的越劇及歌仔戲歷史要久遠。古代留下來的劇本又有多少呢?林淳鈞與陳歷明合著的《潮劇劇目匯考》,列出了今存而能考其由來,敘其演變的潮劇劇目多達2400個。潮劇有如此「殷實家底」,因而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在遠離發源地的許多地域,也能像沙漠裡的百歲蘭一樣,以頑強的生命力,在乾燥高溫的惡劣環境里,綻放生命的精彩。

新加坡潮劇的傳播、傳承,可以說是由中國南來的戲班、本地戲班、業餘劇團和受過潮劇專業訓練的新移民共同建構的一部戲曲歷史。本地戲班,曾有萬人空巷的熱鬧,也經歷過戲棚下無人問津的冷清。但潮劇,畢竟是覆蓋範圍廣、表演系統精緻、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品種。因此,儘管生存與持續發展步履艱難,潮劇文化積澱著高尚精神追求與積累著強大藝術魅力,依然會吸引一定數量的現代都市人。傳播與傳承的重任,於今落在砥礪前行的潮人社群、社團和劇社的身上。

戲班作為傳播潮劇的主力,哪個戲班最早到新加坡?已故老賽桃園班主黃茸尼、潮樂名家楊秀欽、詹秀音(《新加坡的潮劇》)、陳韓星(《潮劇百年史稿》)、陳星南(《新加坡潮劇百年回顧》)稍有不同看法。有史料確定的是,到了二十世紀初,老玉樓春、老賽寶豐、老賽榮豐、老萬梨春、中賽桃源、老三正順等在新加坡都有可觀的觀眾群。鼎盛時期,百人戲班陣容強大、服裝布景美輪美奐、劇目包羅萬象,演出二、三十集的連台本戲,觀眾熱烈追捧。我的童年時代,就曾跟著祖母在戲園、寺廟看過大戲班如老賽桃園的精彩演繹。當年從晚上7點半到午夜,大鑼大鼓的緊張場面或委婉優雅的弦詩,引人入勝的情節,觀眾無不如痴如醉。

潮劇演出團隊多種推廣模式

回顧2023年的潮劇,社區潮劇團、業餘潮劇團、戲班與專業潮劇團的演出比去年更為頻密,演出場地更為多樣化:錄製視頻、線上學習、海外展演、進入校園推廣等。此外,也有3個海外南來演出的劇團、中國名伶與新加坡劇團的合作演出。他們的到訪,給喜愛潮劇的觀眾帶來觀賞優質演出的機會。

▲洪誌慶(右)和陳韻智(左)合演如切潮劇團的《四郎探母》

今年21歲的如切潮劇團,老中青少四代團員,積極在社區和寺廟展演。先後在牛車水民眾俱樂部、勿洛民眾聯絡所、如切民眾俱樂部和鳳山宮演出。如切潮劇團團長洪誌慶說:「我們今年演出的劇目包括兩齣全本大戲《火燒臨江樓》和《四郎探母》。折子戲則有《三哭殿》《龍女情》《洗馬橋》《龍井渡頭》《漢文皇后》的選段。觀眾喜愛的《梅亭雪》和小戲《串戲訂親》。其中最特別的是受鳳山宮蕭建南邀請,參加該廟慶祝九皇大帝聖誕的廟會演出。廟會從9月10日至24日舉辦,受邀戲班有新怡梨興、新新榮和、老賽桃園和我們。在香火繚繞的氛圍里,更深切體會人們對未來風調雨順、平安健康的美好期許。廟會承載了華族傳統民俗文化,世代延續,在時間的長河中不斷發展,內涵著民間的信仰追求。對業餘潮劇演員來說,這是一個很寶貴的藝術與社會經驗。這種民俗活動,讓團員增加了對戲曲和民間信仰之間關係的理解。」如切潮劇團凝聚力強,以演出傳統劇目為主,成為鮮明特點。

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是文明延續的重要基礎。我想,帶著歷史印痕的潮劇文化火種,總會有後來人。果然,在2021年2月15日,林楚強創辦的華族戲曲工作室,破土而出,令人驚喜。工作室努力的目標明確,鎖定為凝聚潮劇愛好群體,目標對象可為戲班伶人,或有、無舞台經驗的潮劇票友。林楚強認為:「我國早在2017年就開始進入到「老齡化」階段,但新加坡的人均預期壽命平均為83-85歲。工作室為這個群體提供活動空間,紀錄他們的表演,為新加坡潮劇史留下影像資料。」若能進一步以文字講述劇目特色、演員從藝歷程等資料,更能提升檔案價值。

▲華族戲曲工作室的《包公會李後》(右林楚強、中陳巧鸞)

工作室在阿里哇藝術中心租賃的空間雖然不大,善於變通的林楚強,將它變身成多功能攝影棚。兩年多來,錄製了29集《潮曲雲唱》,成為樂齡潮劇人的樂園。2023年錄製的《蔡瑞芳潮劇藝術專輯》和《陳巧鸞潮劇藝術之生旦凈丑》,前者回顧了蔡瑞芳自走入潮劇園地四十餘年來演劇的精彩片段,後者展現了新榮和興班班主陳巧鸞的表演功力。工作室的臉書也發布其他戲曲劇種的演出信息,並時常無償借出場地、服裝、頭盔等戲曲用品給需要的團體。

▲演奏潮樂、漢樂的陶融儒樂社樂隊

面對籌集資金不易,演出成本大幅度增加,成立於1931年的陶融儒樂社,決定今後兩年推出公演項目。不過,去年共推出了三個演出,內容形式各異。首場在麥波申民眾俱樂部,推出《陳三五娘》之《暮春三月》《益春留傘》和喜劇色彩濃厚的《潑水成親》及潮曲兩首。第二個演出是主辦中國普寧潮劇團在黃金劇院的商演,四個劇目是《楊門女將》《三婿賀壽》《狀元平冤》和新編劇目《如是傳》。林舜香社長說:「普寧潮劇團的訪問演出,提供了我們了解當下中國潮劇發展現狀的一個例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陶融的第三場演出是為慶祝成立92周年而舉辦的潮劇潮曲晚會《重現蘇六娘·潮樂展風采》,精選了《蘇六娘》四場戲,邀請該社藝術顧問、中國國家一級演員方展榮和兩位青年演出客串。

▲余娛儒樂社《柳明月》(左林嬋卿、中林秀鳳、右陳愛倫)

擁有111年歷史的余娛儒樂社,2023年在三個場地呈獻了四個演出。首場演出是參加戲曲學院主辦的《2023年戲曲大舞台》。作為協辦單位,余娛呈獻了《京城會》《武松殺嫂》《穆桂英招親》和《雙玉嬋》選段,以及《火燒臨江樓》的名段《端陽一去已三朝》。余娛的第二、三、四場是非盈利機構天猛公基金會特邀的演出。8月中旬,慶祝中元節的兩場在基金會總部場地的演出。第四場是為祝賀天猛公藝術基金會與潮州八邑會館在10月底簽署諒解備忘錄的特別演出。演了《京城會》《蘇六娘》之《楊子良討親》和《紅鬃烈馬》之《堂前敞心扉》,總統夫人珍一藤木是特別嘉賓、簽署儀式的見證人。潮州八邑會館會長拿督斯里吳木興博士說:「我們將充分利用天猛公的潮汕文化和創意,以及八邑會館在國內外建立的廣泛人脈關係,強強聯手,更好地傳播具有本地特色的潮州文化和藝術。」天猛公創始人陳克湛說:「正式簽署諒解備忘錄後,將開展以潮州傳統為主的活動,加入跨文化與領域的元素,以南洋華裔視角來推廣潮州文化。」

余娛儒樂社的2023年度大戲《春江月》,移植自包朝贊1983年的越劇劇本。1988年余娛儒樂社曾在維多利亞劇院演出三晚,座無虛席。這次時隔35年重演兩晚。來自福建省鄭陳森導演說:「疫情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形態,而這批從年輕時就在余娛儒劇社學戲、演戲的演員,對他們熱愛的藝術數十年如一日,守護潮劇家園,令我肅然起敬。他們有一心要演好戲的進取心和各自發揮所長的凝聚力,才能保持不斷進步的業績。祝福余娛繼續穩步前行。」

南華潮劇社轉型的成果與走向

▲南華潮劇社《我是傳承人》之《桃花過渡》

去年歡慶成立一個甲子的南華潮劇社,是新加坡團隊轉型成功的傑出範例。在卓林茂BBM(L)的領導下,成立於1963年的業餘潮劇社團,成功轉型。從2017年開始,成為國家藝術理事會主要撥款的收益團體之一,2020年至2023年共獲得54萬元。轉型後的南華潮劇社是包括了推動潮劇、潮樂和潮州文化研究三個內容的藝術大團。有鑒於1999年我在南洋藝術學院表演藝術學校主持工作時,與上海戲劇學院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優化了課程內容的經驗。去年3月,我向卓林茂社長建議到上海戲劇學院訪問,探討如何藉助其優秀師資及教研條件, 引進教育模式、授課方式、課程體系、學術研究等,提升南華潮劇社培養人才優勢。卓社長認可這個建議,很快組團到上戲。張偉令副院長等領導熱情接待,經討論後,雙方本著精誠合作、平等互利的原則,很快簽訂一系列合作備忘錄和舉行授牌儀式,南華成了上戲旗下戲曲學院在中國以外的首個「中華戲曲文化傳承中心」。此外,上戲的繼續教育學院則在南華設立「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新加坡中心」和「非學歷培訓項目新加坡教學基地」。

卓社長說:「面對科技迅速發展,未來社會充滿未知數,我們必須堅守信念,面對各種時代的挑戰。我們要培訓優秀演員、編創團隊、革新表演方式,吸引更多年輕人和支持者;在工作中擁抱數字化、弘揚潮劇潮曲,並積極尋找有能力的人才來執行我們的傳承計劃。」2023年,南華劇團的新舉措、外展計劃、新作品製作和潮劇經典重演等工作都取得了進展。南華還舉辦了與粵語、閩南語、黃梅戲合作呈獻多劇種演出,吸引跨方言群觀眾。除了《萬紫千紅》,南華潮團近年推出的一系列音樂會為舞台帶來了引人注目的新氣象:舉辦了八場潮樂實體與視頻音樂會。辛勤的拼搏得到認可,榮獲了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頒發的2023年新加坡華族文化貢獻獎。

南華潮劇社的成果凸顯了優質藝術管理、培養少兒表演人才、組建樂隊、開展研究的重要性。其所計劃開發的南華應用程式(APP)和二維碼,必將對潮州文化、潮劇潮曲的傳承與傳播,發揮積極的作用。

來訪劇團異彩紛呈的啟示

戲曲演出拓展了民俗活動的內容,民俗活動也成為戲曲生成與發展的沃土。新加坡潮州總會與義安文化中心聯合主辦的「潮州文化美食節2023」邀請廣東潮劇院二團助興,讓觀眾在享受潮州美食菜脯粿條、糕燒芋頭、鼠殼粿、紫准山粿、蚝烙、鴨母捻、糖蔥薄餅等之餘,觀看名家張怡凰、林初發、王銳光、陳立君、蔡財旺、黃丹娜等演出。「潮州文化美食節2023」在歡樂節慶氣氛中共享並傳承方言、鄉俗、俚語,欣賞潮劇潮曲的優美演繹。

▲泰國賽榮豐潮劇團在韭菜芭城隍廟演出,觀眾踴躍

韭菜芭城隍廟去年的135場廟會演出,其中有24天演潮劇。泰國曼谷名團賽榮豐潮劇團的18場演出,有三方面的意義。一是讓觀眾親睹泰國戲班的草根性和親和力。廈門大學張長虹在《移民族群藝術及其身份: 泰國潮劇研究》的論述,可以從觀戲經驗中得到印證。二是感悟與思索潮劇在異文化空間以堅韌生命力的傳承與創造的智慧。三是認識與學習團長奉獻精神和演員演奏員整個團隊的拼搏精神。團里一個幼年被賣到戲班的泰國人Tatchai Obtong成為潮劇出色花臉,更是一則勵志的好故事。

綜觀潮劇2023年的發展態勢,專業劇團不斷精進、業餘劇團努力不懈,各自發射能量,織絢麗美景。潮劇的起飛,要靠文學的力量、學術的營養、評論的導航、財力的支持、院校的培養、媒體的助力,願能給力的各方給力。文化路遠,同路者眾,相互支持路更寬,潮劇在新加坡,大有可為!

(作者為新加坡戲曲學院創院院長、民族音樂學博士)

(本文首發於《源》167期,文章版權歸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源》雜誌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歡迎朋友圈分享。欲閱讀更多《源》雜誌文章,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註冊成為《源》雜誌會員,即可閱讀更多精彩文章。為感謝讀者支持,即日起只要註冊帳號,便可享有一年的免費電子版雜誌訂閱。)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