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過後,外國人蜂擁而來,新加坡人口創歷史新高
2023你年6月,新加坡總人口達到592萬人,為歷史新高,離600萬大關只有一步之遙。
以此為緣起,本文將談論三個重點。
一、三年疫後,為何外國人蜂擁而至新加坡?
二、新加坡為何持續引進移民?
三、新加坡人口老齡化到了什麼程度?
根據新加坡國家及人才署發布的《2023年人口簡報》,新加坡總人口去年增長高達5%。


人口統計以每年六月為期。截至2023年6月,新加坡總人口591萬7600人,其中公民361萬零700人,占61%;永久居民53萬8000人,占9%;非居民176萬8400人,占30%。

在新加坡的定義中,總人口由「居民」和「非居民」組成。「居民」指的是公民和永久居民,而「非居民」指的是以WP、SP、EP、LTVP、DP、學生證等在新加坡工作、生活、學習的外國人。


永久居民PR人數十分穩定,一直基本維持在52萬至53萬之間,本次達到53萬8600人,逼近54萬。

非居民人數通常維持在165萬左右。由於新冠疫情,2020年開始外流,客工、留學生紛紛回國。
到了2021年,非居民人數觸底,僅剩147萬人。
2022年,由於各國邊境逐漸開放,航空交通也逐漸恢復,非居民開始回流,有156萬人。
到了2023年6月,不但回流,而且由於建設經濟需要,建築業、海事與加工業聘請大批外國客工,以應對過去兩年由於疫情而滯後的工程,使得非居民人數增長雙位數,高達13.1%,人數達到176萬8400人。

在「非居民」的組成當中,WP分三大類,合計近六成,其中,建築業、海事與加工業WP最多,占24%,女傭占15%,其餘20%則是其他領域的WP。
EP占11%,SP占10%,持DP家屬證的占15%。
留學生占4%。

過去十幾年,新加坡公民人數穩定增長。在新冠疫情期間,由於外國疫情管控,加上國際航班減少,許多在外的公民無法回家。
2022年,開始回流。加上新批准入籍的公民,到了2023年6月,公民人口達到361萬零700人,創歷史新高。
大疫之後
為何外國人還敢來新加坡
新冠疫情三年,為何外國人還願意到新加坡打工?還願意到新加坡學習、生活,甚至入籍新加坡?
原因很簡單。
疫情三年當中,外界看到了新加坡的幾個特點。這些特點,增強了他們對新加坡的信心。
一、契約精神:無論是保證疫苗的供應,或是隔離場所和醫療資源的充足保障,或是對生產、外貿訂單的承諾,外界見到新加坡深有契約精神,足以信賴。
一個好例子就是在疫情初期,各國各地區口罩極端短缺,新加坡也一樣。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限制甚至禁止口罩出口。新加坡境內有3M口罩廠,但新加坡允許它按訂單繼續給國外廠商供貨,而不截留。這給國外企業和政府對新加坡具有契約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深謀遠慮:在疫情期間,新加坡在疫苗的採購、隔離場所的建造、航空和國際差旅的逐步恢復等等。對這些眼前的抗疫,做到了深謀遠慮。
三年疫情,人類社會基本打回原形。新加坡政府當時的考慮是,抗疫是一時的,更大的關鍵在於,如何一邊做好眼前的抗疫,一邊做好將來的布局,尤其航空、航海、外貿、外資、外來人才等涉外領域。
新加坡政府的戰略考慮是,新加坡的疫後恢復及對外開放,必須走在許多國家之前,否則,一步晚則步步晚,永遠也追不上。對於毫無「內循環」可能的小島國,如果失去國際吸引力,永遠也翻不了身。在這些方面,新加坡敢吃螃蟹,讓很多外國人見到了新加坡的深謀遠慮。
三、以人為本:在疫情高峰期間,新加坡執行類似「半封城」的隔離措施,所有人員不許上工,但是,對於處於隔離的外國客工,雖無法上工,仍然發工資、提供飲食,而且提供匯錢服務,讓他們可以照樣匯錢回老家照顧家人。這些措施,讓外國人放心,所以,疫後還敢到新加坡務工、留學、生活。
人口生育率降至歷史新低
華 人 生 育 率 最 低
本次人口報告敲了一記警鐘:人口出生率持續降低,甚至降至歷史新低。
2023年6月,新加坡人口生育率自1.12降至1.04,也就是說,平均一對夫妻生育1.04個孩子,甚至不到人口替代率2.1的一半!

各種族的生育率不一樣。華族最低,為0.87;印度族次之,為1.01;馬來族最高,為1.83。但是,即便是馬來族的1.83,也不到人口替代率。

從2013年至2017年的五年間,新加坡公民每年新生兒平均3萬2700人;但是,到了2018年至2022年,下降為平均3萬1800人。
持續引進移民
人口自然生育無法達到替代率,人口必定減少,對國民經濟形成巨大壓力。
生育不足,以移民來填補。好在新加坡自開埠以來就是移民城市,素有接收移民的傳統。

2022年,新加坡批准了3萬4493個永久居民PR,是自2010年以來最高的;新批准入籍的公民則有2萬3082人,也是自2010年以來的新高。在2021年、2022年,由於疫情關係,這兩類數據比較低。今年很可能是過去兩年滯後的數據趕上來了。
每四人就有一個超過65歲
新加坡人口持續老齡化。
相對於2013年,現在65歲以上人員占人口的比例,遠遠高於2013年。

人口年齡中位數從2013年的40.0歲一路上升,到2023年,達到43.0歲。

由於人口老齡化,19歲以下人口比例從2013年的23.4%降至19.9%;20歲至64歲比例從64.9%降至61.0%;而65歲以上人口比例則從11.7%增至19.1%。

到了2030年,65歲以上人員將占人口比例之24.1%,也就是說,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人年齡超過65歲。
人口老齡化牽動新加坡的每一個環節,從社會、經濟、勞動力、國防與安全、醫療、養老與福利制度,是社會無法漠視的問題。我們將來繼續撰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