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1年12月日軍奇襲珍珠港成功後,立即發起了奪取東南亞的軍事行動。到1942年2月初,日本陸軍第25軍已經迅速席捲馬來半島,進逼新加坡。新加坡作為大英帝國在亞洲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在防禦方面經營已久,此時的防禦兵力超過8.5萬人,並配有200多輛坦克裝甲車輛和500多門火炮,號稱世界上最難攻克的要塞之一。但日軍在發起進攻過後僅僅一周時間,新加坡守軍便因為無法支持而繳械投降,造成了英軍歷史上最恥辱的一次失敗。陸軍進攻兵力占劣勢的日軍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除開海空力量的壓倒優勢之外,最主要還是依靠陸軍部隊的幾樣"法寶",其中炮兵部隊的功勞尤其不可小視。

新加坡是大英帝國在亞洲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其在東亞的政治中心,同時還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堅固的海上要塞。圖為大英國協軍隊駐守在新加坡海岸邊的一處反坦克炮陣地。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野戰重炮兵第3聯隊編入第25軍,參加了馬來進攻作戰。野戰重炮兵第3聯隊組建於1918年,當時下轄2個大隊、6個中隊,每個中隊裝備4門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共有火炮24門,加上後勤支援部隊,全聯隊共有官兵1773人。在此次攻擊作戰中,第25軍編成軍炮兵隊,統一指揮軍屬炮兵部隊,原本應由炮兵司令部派員擔任軍炮兵隊長,由於人員不足,改由野戰重炮兵第3聯隊長長屋朝生大佐兼任。第25軍將第18師團、第5師團和近衛師團分別置於進攻線的右翼、中央和左翼,並加強了一線炮兵部隊,其中獨立野戰重炮兵第21大隊配屬於第18師團,獨立臼炮第14大隊配屬於第5師團,軍直屬炮兵分為左、中、右三個炮兵群,分別支援各個師團,負責作戰區域內的炮戰和對重要目標的壓制破壞。由於各炮兵群沒有炮兵情報聯隊的支援,因此由各炮兵群獨自進行目標觀測和校正。

戰場上射擊狀態的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該炮被日軍稱為"最完美的150毫米口徑榴彈炮",總產量440門,是二戰當中日軍的主力重型野戰炮,也是日軍新加坡攻略中的主要炮兵力量。
1942年2月初,第25軍已經推進到柔佛海峽北岸,準備對新加坡發起進攻。2月3日日落後,野戰重炮兵第3聯隊進入陣地,於4日完成射擊準備。日軍原計劃準備10個基數的炮彈(105毫米加農炮、150毫米榴彈炮的一個彈藥基數為1門炮配備40發炮彈),但由於運輸困難等原因,結果只準備了6-7個基數的彈藥。日軍的進攻目標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新加坡要塞,僅大口徑要塞炮就配備了54門,其中包括威力巨大的381毫米重型要塞炮,但英軍炮兵的部署有很大的軟肋——多數火炮都布置在針對海上目標的方向,在面對馬來半島陸地方向的柔佛海峽正面僅有數門150毫米以上的火炮。

新加坡要塞的一門381毫米巨型要塞炮在高揚炮口準備射擊。
根據炮兵司令部制定的炮擊計劃,第25軍軍炮兵隊於2月8日上午10時首先開始炮火準備,對海峽對岸的英軍陣地進行有組織的壓制射擊,同時與英軍炮兵展開炮戰。從12時開始,各個師團所屬炮兵部隊也加入炮擊行動。在此期間,英軍炮兵也實施了猛烈的反擊。在炮戰過程中,來自獨立氣球第1中隊的觀測氣球為日軍炮兵提供了戰場觀測情報和彈著修正數據。日軍的火力準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效壓制了英軍的防禦火力,為日軍後續的渡海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上圖為日本陸軍氣球部隊所裝備的軍用氣球。新加坡戰役中氣球部隊作為炮兵觀測點,讓日軍炮兵發揮出了精準的火力。
2月9日零時,日軍第5師團、第18師團成功渡過柔佛海峽,右翼及中央炮兵群的各大隊根據各自炮兵群長制定的炮擊計劃為渡海部隊實施火力支援。在2月9、10日兩天內,各炮兵大隊、中隊的指揮部先行渡過海峽,在對岸建立前沿指揮所。野戰重炮兵第3聯隊主力隨後陸續抵達海峽南岸,於2月11日在武吉班讓以西地區集結。在渡海後,軍直屬炮兵的各炮兵群解散,各部隊根據各自的任務實施作戰。

在炮兵掩護下正準備強渡柔佛海峽的日本第25軍官兵,其中包括一輛九七式坦克。
為了協助第5、18師團進攻具有重要戰術意義的武吉知馬高地,野戰重炮兵第3聯隊每天都要向高地周邊的英軍陣地猛烈開火。英軍在武吉知馬高地一線集結重兵,意圖全力確保此地,同時拋出坦克部隊在炮兵的掩護下實施反擊,給日軍造成不小的傷亡。在2月12日至13日的攻擊中,數門英軍大口徑要塞炮從岌巴港方向對第5師團的側翼實施了炮擊,野戰重炮兵第3聯隊第2大隊立即組織火力實施反炮擊,將英軍火炮壓制。
2月14日,野戰重炮兵第3聯隊奉命支援第5師團的進攻,該聯隊第1大隊將陣地前推至武吉知馬高地西南地區,第2大隊則在高地東北方占據射擊陣地,對英軍陣地形成交叉射擊態勢。當日晚間19時,日軍炮兵開始在步兵第9旅團正面戰線實施火力準備,並從19時50分起為步兵突擊提供火力支援。當日軍步兵開始突擊時,遭到英軍的頑強抵抗,激戰持續了一整夜,直到次日清晨日軍才擊潰英軍,占領了預定目標。在武吉知馬高地被攻占後,日軍控制了附近的水源地,最終迫使英軍放棄抵抗宣布投降,號稱遠東乃至世界第一要塞的新加坡,就這樣在日軍嚴密組織的火力突襲和地面攻擊下陷落了。

1942年2月15日,日軍與新加坡守軍進行談判,最終英軍宣布無條件投降以避免更多無謂的傷亡。圖中靠左坐著的胖子為日軍第25軍軍長山下奉文中將(後升任大將),他因率部橫掃馬來半島而獲得"馬來之虎"的外號。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守軍向日本第25軍投降,超過8萬名大英國協士兵淪為日軍戰俘。英國首相邱吉爾得知此消息後驚呼,這是大英帝國歷史上最慘痛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