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辦公已成新常態!
2020年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居家辦公」也成為了新常態。

雖然隨著第二階段的「解封」,新加坡一部分人恢復了以往的工作節奏,回到了辦公室,但在當局政策限制下,仍有許多人保持居家工作。有房產專家因此預計:疫情催生了買家對居家辦公空間的需求,一些設有書房能兼顧工作、生活、娛樂的戶型銷量可能會上揚20%。
新加坡居家辦公比率81%

最近,房地產諮詢公司仲量聯行(JLL)發布了一項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新加坡居家辦公的比率達到81%,為亞洲第一!
1 這項調查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亞、印度、中國、日本五個亞太區國家,參與調查的有1500人,其中300人來自新加坡。除了新加坡居家辦公比率的81%,JLL也公布了其餘幾個國家的比例:澳大利亞(67%)、印度(66%)、中國(64%)和日本(64%)。

2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如今在辦公室,也需要戴上口罩、保持安全距離;

3 乘坐電梯時也有人員限制,大家需要站在畫好的框內,相互不可以有親密的交談和接觸。

而在另一項關於評價居家辦公的數據報告里,超過90%的人並不反對居家辦公,甚至有超過50%的人樂在其中,認為這樣的工作方式節約了通勤的時間讓工作更加高產。

4
但也有人認為,目前的科技還沒有發達到居家辦公能夠完全替代辦公室辦公,視頻連線也不如面對面溝通順暢,一些人仍然想念可以在辦公室與同事互動的工作生活。

這些矛盾的心態也影響到了人們對公司發展、個人未來規劃的信心。超過30%的亞太上班族表示居家辦公加劇了對公司前景和個人未來感到不樂觀,如果長期居家辦公導致見不到同事、回不到公司,可能還會有更多的負面情緒。
5 「除了辦公室或在家工作以外,各公司可以採取更加明確的替代工作方式,例如在分散、更小、更方便的樞紐中居家工作,或將現有工作場所重新定位為真正的基於活動的空間,」有專家建議。

有沒有什麼辦法,既能滿足後疫情時代的安全保障,又可以在辦公室與同事一起互動溝通?和專家思考的一樣,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給了我們答案——居家辦公室!
僱主可申請註冊居家辦公室 1
居家辦公和居家辦公室一樣嗎?答案是——不一樣。

2 前者是個人行為,無論家裡有幾個人,是個人或家庭成員都在居家辦公,都屬於居家辦公;而後者需要註冊,任何住宅的租客、房東和/或住戶,都可以在註冊後於家中設立小型辦公室。

3 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家中設立辦公室,如果想註冊居家辦公室,需要滿足一些條件。根據URA的公開資料,註冊人需要年滿18歲,申請的辦公室住宅也需要是自己的居住地,開工前需要向ACRA註冊才能進行。
後疫情時代,居家辦公形式將越來越普遍!若在家工作也能有優質的環境,當工作疲勞時打開窗戶就能觀賞到猶如公園的景觀,洗清一身疲憊。
選擇一套順應未來辦公型趨勢、適合辦公又不影響住宅舒適度的住宅,是很多買主思考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