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當前迅速傳開的新冠病毒株有別於最初傳入的「武漢型」和後來的「歐洲型」,而是變異成「東京型」。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中心以基因序列研判,日本當前迅速傳開的新冠病毒株有別於最初傳入的「武漢型」和後來的「歐洲型」,斷定病毒已經變異成了「東京型」。
此外,報導還指出,日本這新一波疫情大多數病例都屬於無症狀,專家懷疑「悄然傳播」是東京型冠病的特徵。
根據日媒報導,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的研究小組於上周六發布報告說,在日本出現的冠狀病毒有「武漢型」和「歐洲型」,而近期擴散的是有別於前兩者的「東京型」。
報導稱,自6月起,日本新增新冠肺炎病例確診數再度增加,而且主要在東京。報告說,這一波的病毒基因是從歐洲型病毒基因變異而來。7月後,這一病毒廣傳到日本各地。研究員認為,這是因為重啟經濟所導致。
報導稱,該報告小組用了境內3618名日本和外籍患者的檢測報告為分析依據,其中70人是最先爆發疫情的「鑽石公主號」遊輪上的乘客和職員。
- -
研究員估計,病毒一年內或許可產生24.1個基因突變;換言之,在一段時期,無法確認感染源的患者或感染群其實是被輕度或無症狀的患者悄悄傳染的。
在這份報告發出之前,7月中旬東京大學先進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名譽教授兒玉龍彥到國會報告時,也曾經談起「東京型」和「埼玉型」冠狀病毒,正是要指出冠狀病毒已經出現變異。
- -
兒玉龍彥當時還警告:「感染震央現在正在東京形成。也就是說,劇場和列車都可能存在傳染風險。如果不盡力阻止的話,可能就會步義大利米蘭和美國紐約的後塵。」
兒玉龍彥發言後,關西福祉大學教授勝田吉彰受訪時也提醒,這一病毒屬於RNA病毒,與流感病毒的特性相似,容易出現變異,但變異的幅度小。比如流感疫苗,病毒出現變異後,疫苗無效的例子至今還不多。
接受日本媒體採訪的其他專家認為,新冠病毒至今還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仍須進行更深入的觀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