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水上游
世界各地都有水上游,到底和這兩小島有何分別?一般都像倫敦的泰晤士河或芝加哥的內河,以平底觀光船接載遊客。但內河船容量有限,不外20-30人一船。新加坡近年集中在內河船遊覽,日夜均有。香港城門河及屯門河不會有遊船,因為維多利亞港是天下第一港,已搶去內河船的風頭。
昔日新加坡也有離島的遊覽船,包括到龜嶼及靠近印度尼西亞的外島,可能因為時間較長近年已消失了。但內河游仍是洛繹不絕的。但香港的離島游除了有正常的渡輪外,可在離島停留較長時間外;還有大澳水鄉的遊覽,更可出海到分流觀賞快要絕種的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以往看到的機會大約三分之一,不像鳳凰山要同時看兩次日出的機會只有十分之一那麼小。但據說港珠澳大橋落成後,看到的機會也減低了。但看中華白海豚屬大自然景觀,比看什麼雷射燈光表演更難能可貴,還應趁它絕種前趕快去看吧!星洲是看不到的。

中華白海豚
新加坡河屬市區河流,要欣賞市區景觀自然可從較清新角度去看,而且市區河較接近看更清楚。自從獅身漁尾像本年4月搬到濱海灣配合燈光表演後,內河游更成觀光熱點而使離島遊人間蒸發。可是排隊輪候要較長時間,不過他們人口不及中國之多,相比上海外灘及廈門夜遊來說算是很快的了。
至於維港游就天下無雙,環繞整個海港可以由短至一小時或長至數小時。渡輪不但可以載數百人,還有海上夜總會更具備舞池,更可容納多張12人大台以接收多個旅行團。而欣賞幻彩詠香江的雷射表演時,更可同時在海中心看到兩岸景色,無需考慮到底是在港島看好還是九龍看好。觀看維港兩岸景色,不但是世界最大舞台,也是最大的布景。而且船隻多樣化,由帆船、改裝渡輪、專業遊船及各式各樣均有,豐儉由人。而凡有煙花匯演時更有多類船隻同時出現。但最無雙的還是紐約觀看自由神像時,可乘市政府之免費渡輪觀看呢。
26
地質公園
若論地質公園,中國大陸最多,西班牙及義大利其次。但美帝之大峽谷最為宏偉,他們不叫地質公園而叫國家公園。新加坡由於大部份是平地,這方面欠奉。香港雖然有卻常被忽略。且看東坪洲、果洲群島、東霸之火山岩、海蝕洞……彷似去了北歐風高浪急之海岸,又或非洲赤道之火爐才可看到。這些難能可貴的奇景然在眼前,雖然也有義工帶領免費導賞團,但與中華白海豚一樣,常被打入冷宮。可惜!可惜!

六角形火山岩柱
要往阿里桑那州科羅拉多的大峽谷,真的不易。但要往東坪州、果洲群島或萬宜水庫東霸,就逢周末或假日都可以去。東霸有六角形火山岩柱,也在西貢市區有火山探知館,都是難得一見的大自然景觀。只可惜港人生活太忙,而忽略接近大自然;又或是被歐美的聞名全球景點吸引了,而將在眼前的寶藏打入冷宮。但若論濕地公園,則訪客比這些大自然景觀更多人去。香港有天水圍濕地公園及紅樹林;新加坡在Kranji水庫旁有雙溪布洛濕地保護區,一樣有義工帶團,這都是候鳥聚居地。它還有一些特產是巨形蜥蝪,雖然是野生,但不會咬人;不過有河裡有鱷魚,還有鱷魚警告牌;但不會像佛里羅達州數百條集體出來曬太陽那麼恐怖。
元朗的白泥更有天空之鏡的美譽,應是全港最美的日落景色,最美的日出是鳳凰山。白泥除了有海龜、泥蟹外,更可觀鳥。東鐵的落馬州線,更以隧道在濕地下通過以保持生態環境,在終點站更有觀景台以電子熒幕解說。只可惜位置欠佳,除老夫外,知道的人不算太多。大嶼山䃟頭濕地更有罕見的爬行小動物,但貝澳濕地現已成合法私人廢物棄置區,上訴無效。觀鳥也不一定要去濕地,中文大學校園也有大批候鳥長駐,並在校園內有多個標示牌介紹常見候鳥。至於香港的沙灘及石灘更多更美,而且附近的水都是先經處理才流入大海,水質一流,除環境優美更是交通方便。東方之珠還有很多難能可貴之的特點,日後筆者也會去新加坡協助他們發掘及推廣這些大自然之寶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