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去年總體死亡人數增幅
是過去八年平均增幅的五倍
根據新加坡政府發布的數據,經年齡標準化(即已經考慮人口老化因素),新加坡2021年死亡人數比前一年增加2220人。

2017年,新加坡「經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是每10萬人有563.4人死亡(見上),之後逐年下降,2018年是547.6,2019年是525.0,2020年是518.9;但是,到了2021年回升至557.4。

新加坡2020年死亡2萬2000人,2021年死亡2萬4220人,比前一年增加2220人。
從2013年到2020年,由於人口增長和人口老齡化,新加坡每年死亡人數都會比前一年略高,平均增幅是439.88人(見上),屬於正常水平。但是,2021年增幅卻高達2220人,是過去八年平均值的五倍,十分異常。
衛生部表示,奧密克戎波仍在持續中,等本波疫情結束,有了完整數據,就會進行由新冠疫情產生的超額死亡率分析。
新冠雖不殺伯仁 伯仁由新冠而死

專家認為,新加坡2021年的死亡人數之所以異常高,除了感染冠病病逝的之外,應該也跟新冠疫情的間接因素有關。
例如由於感染冠病,導致本身已有的長期基礎病惡化而病死的。
例如由於手術延後,導致本身已有的長期基礎病惡化而病死的。
例如由於隔離,導致糖尿病病人產生抑鬱症,由於抑鬱症拒絕服糖尿病藥,導致併發症而病死的。
例如由於政府醫院集中資源抗疫,導致其他病人需要花更長時間等候會診或治療的。
專家說,新冠疫情對社會的影響肯定大於新冠死亡。
新加坡衛生總監麥錫威曾說,在疫情峰值之後,醫療系統必須重新調整資源和努力方向,需要「清過去幾個月的債」。
他所謂的「債」,就是過去幾個月由於抗疫調配資源而延遲的慢性病人和非緊急病人的治療。
美國人均病死率是中國大陸的1000倍
截至(4月1日),新加坡一共有1270人死於冠病。根據《新加坡眼》統計,2020年有29人死於冠病,2021年有814人,今年至今有427人。
根據Worldometer統計,新加坡每百萬人口新冠死亡214人。

美國每百萬人口新冠死亡3012人,英國2414人,馬來西亞1057人,印尼557人,印度371人,韓國323人,澳洲231人,紐西蘭63人,中國大陸很低,只有3人。美國病死率是中國大陸的1000倍。
其他傳染病發病率明顯下降 死於癌症、心臟病等則大增
過去兩年,由於限制社交活動,新加坡一些常見的傳染病發病率明顯下降。
這些傳染病包括流感、手足口症、腸胃炎等等。
據統計,新加坡2019年死於肺炎和呼吸道疾病的有4952人,到了2020年,也就是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一年,由於防止傳染,當年死於肺炎和呼吸道疾病的降至4610人。
但,同時,死於癌症、心臟病、中風的則大增;死於心臟病的大增12%,占所有死因的四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