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新加坡持有執照的水管工雖能賺到高達五位數的薪水,但受訪業者指出行業仍面臨人手不足和老齡化兩大挑戰,當務之急是吸引年輕人為水管業注入新血。
陳吉祥(40歲)從南洋理工學院畢業後半工半讀上私人大學,並一直學習工科。
他接受《新明日報》訪問時說,8年前一次偶然的契機,正在尋覓新工作的他加入現在的公司,轉行成為水管工。
他從開始擔任項目工程師,到三年後升級成為公司的項目經理至今。
陳吉祥也是新加坡衛生水喉協會管委會最年輕的成員。他說,入行2年後,他就在公司的支持下學習並考取執照。

陳吉祥。
「有執照的水管工升職空間大,需要做的『髒活累活』也比較少,更多在扮演視察和示範的角色。」
但考取執照需要接受三個機構長達六至九個月的培訓。
新加坡人在津貼的助力下得花約1000元,但外籍工人則需約4000元。這對聘請他們的公司而言,是不小的開銷,所以陳吉祥估計,新國有約一半的外籍水管工都不持執照。
「獨立單位的裝修和建造項目不需要水管工有執照,很多也沒有這個需求,因此業主聘請的水管工有超過90%沒執照。」
他透露,有執照的水管工要價和薪資都是「無照」者的兩倍多。
「前者每月能賺6000至8000元,1萬2000元也有所聽聞。」
水管業一度為夕陽產業
即便如此,水管業依舊人力短缺,且一度成為夕陽產業。
陳吉祥說,由於聘請外籍員工需要交更高的稅,不少公司為了控制成本,只能少招人。
「畢竟這一行很大程度上依靠外勞。」
此外,新加坡水管工的平均年齡在50至60歲之間,面臨老齡化趨勢;陳吉祥說:「我的同事有70多歲還在做。」
出於對工作環境和薪水的擔心,很多年輕人都不考慮加入水管業。
不過,當局聯手協會加大馬力通過社媒等方式吸引年輕人入行,陳吉祥已看到更多年輕面孔。
在協會負責管理培訓課程的他發現,上課的水管工中,年輕人比率從去年的10%增至目前30%左右。

陳吉祥挑選水管材料,並準備送到工地安裝。
水管工需求翻逾2倍
冠病疫情期間對水管工需求翻兩倍多,最忙一天跑五六座大廈維修清理管道。
陳吉祥憶述,第一次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和滿足感,是冠病初期被列為「必要服務員工」。
阻斷措施期間,很多沒有執照的裝修公司都屬於「不必要」,因此得暫停運作。
「購物中心和大廈的水管維修和水缸清洗,都只能交由持照水管工做。我們的生意暴增兩倍多,最忙一天跑五六座大廈,工作超過12個小時。」
加上當時客工宿舍疫情嚴重,能隨他出勤的工人只有兩成,年長的同事感染冠病的風險又更高,像他一樣的年輕水管工就挑起維護各建築中水管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