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峽時報》:「閃小說」,讓年輕人重新愛上閱讀
新加坡《海峽時報》6月13日文章,原題:為讓年輕人閱讀,要讓故事變得簡短而精闢又一年,又一項調查,又一次對年輕人為何閱讀不足而不知所措。2015年,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對1015人(其中約1/4為年輕人)進行的調查發現,56%的人一年沒讀一本文學書。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2021年的另一項調查勾勒出類似畫面。該局對約3000人的調查顯示,僅30%年齡較大的青少年每周閱讀一次以上休閒書籍。其原因是學生們的學業太重,幾乎沒有時間多讀書。
這種閱讀興趣下降遍及世界,並不僅限於新加坡。2016年的一項研究將此歸咎於娛樂業的全球化,這導致作為一種休閒形式的閱讀被影視和遊戲等娛樂產品所取代。
對於像筆者這樣的作家,2014年以來,我一直在嘗試用兩種策略讓更多年輕人讀小說。德國詩人歌德曾說「藝術漫長」但「人生短暫」。實際上,注意力廣度也是如此。研究表明人們的平均注意力持續時間正在迅速減少:從2000年的12秒縮短至2015年的8秒。一眨眼,你的讀者就不見了。

因此,我傾向於寫較短的文章以迎合人們較短的注意力。8000個單詞的小說甚至三五千個單詞的短篇小說不再流行。閃小說登堂入室,這是一種以不同名稱呈現的體裁:瞬間小說(750-1000個單詞)、明信片小說(250-500個單詞)和微型小說(300個單詞或以下)。正如2019年的一項研究所表明的那樣,閃小說是激發年輕人「走進並探索文學世界」的方式之一。
從流行歌曲到TikTok視頻,考慮到人們閱覽的大部分媒體內容都很短,這類說法尤其正確。歸根結底,簡潔本身就是一種藝術。閃小說的流行也證明了人們仍然對休閒閱讀甚至寫作感興趣,但由於時間不足,僅限於較短形式。
除此之外,我還深入探索另一種體裁:圖像小說。這是一種具有更長敘事的漫畫書,從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一直存在。2021年的一份報告顯示,這是許多年輕人的主要讀物之一。2021年,全世界圖像小說的銷售額達到14.7億美元,同比激增76%。
認識到漫畫可以成為讓年輕人養成閱讀習慣的「門戶」,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過去25年來一直在加強漫畫和圖像小說的收藏工作。儘管純粹主義者認為漫畫較為低俗,但語言學家史蒂芬·克拉申等學者的研究表明並非如此。研究顯示,圖像小說可以引導青少年進行更「嚴肅的閱讀」。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經典文學作品可以在漫畫中找到新生。以莎士比亞作品為例,教師甚至使用莎士比亞作品的圖像小說版本來「預教」故事情節,這樣學生在閱讀原文時就不會那麼害怕。在新加坡文學界,圖像小說越來越受出版商歡迎,尤其是在劉敬賢的《漫畫之王:陳福財正傳》2016年和2017年接連在新加坡國內外獲獎後。
在我的寫作實踐中,我可能會更進一步,將詩歌當作主要敘事語言。這是我設計的策略,目的是將詩歌「偷運」到讀者的閱讀食譜中。這不是為了降低難度,而是要升級你的策略以與讀者相向而行。(作者Felix Cheong,丁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