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亞洲的食品價格將進一步上升,其中新加坡、韓國和菲律賓的漲幅最大。
彭博社報道,國際投資銀行野村控股前天(20日)發布一項報告指出,除日本以外,亞洲的食品價格從去年12月同比增加2.7%,提高到今年5月份的5.9%。
有鑒於全球食品成本變動對亞洲的影響存有大約六個月的時滯期,亞洲通貨膨脹的情況預料將在下半年加快。
中國因冠病疫情全面封鎖、泰國爆發豬瘟和印度的熱浪等問題加劇了食物價格上漲的問題。
野村表示,通貨膨脹已經從穀物和食用油蔓延到肉類、加工食品甚至外出用餐等其他類別。
大米或成下個漲價食品
目前為止,大米的價格仍因庫存而保持穩定,然而,如果世界尋求高價小麥替代品的行為導致需求激增,那大米可能是下一個價格看漲的食品。
野村也稱,對於新加坡等大型食品進口國來說,這是一個警訊,下半年的食品通脹率預計由當前的4.1%倍增至8.2%。
根據野村估計,由於原料成本上升,印度的通脹率可能最高,達到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