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新加坡,大家就或許會想起標誌性的魚尾獅雕像,或者說是發達的第三產業。在東南亞來說,新加坡的確是當之無愧的金融中心。根據權威雜誌《歐洲貨幣》2019年的風險調查,新加坡獲得了投資風險最低的稱號。

強大的經濟地位自然可以支撐起一個耀眼奪目的國家貨幣。新加坡幣的單個價值在東南亞地區國家的貨幣中也是最高的。新加坡幣的國際通用代碼是SGD,新加坡央行和市場監管的職責則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擔任。

新加坡獨特的貨幣政策
香港的貨幣政策採用聯繫匯率制度,緊盯著美元匯率以及貨幣政策。所以美聯儲加息減息的時候,香港金管局也會在第二天採取同樣的操作。而新加坡的匯率制度既不是完全的浮動匯率也不是固定匯率,而是允許在特定區間(2%)內波動,盯著一些貨幣組成的匯率籃子。
這個貨幣籃子的組成是什麼呢?根據MAS新加披金融管理局的科普文件,貨幣籃子的選擇依據的是各國與新加坡貿易關係的重要性,但是各個貨幣包括哪些以及權重始終未公開,是新加坡金融系統的最高機密。

新加坡的貿易夥伴主要有哪些呢?從2019年的出口數據來看,中國大陸、美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日本等位居前列。

而進口方面也與出口差不多,中國大陸、馬來西亞、美國、日本等位居前列。不難設想在新加坡神秘的貨幣籃子裡,這幾個國家的貨幣比重應當較高。

不僅匯率政策十分獨特,在新加坡金融體系裡貨幣政策的目標也是十分獨特。大部分國家貨幣政策的目標是維持物價穩定,或者實現充分就業。新加坡則不同,貨幣政策的目標是維持新加坡元匯率的穩定,它的貨幣政策以本國貨幣匯率為目標!

(新加坡的官方有效匯率走勢圖)
根據MAS自述,這樣獨特的貨幣政策每6個月審視一次並發布貨幣政策聲明。採用這樣的政策主動放棄了對於國內利率的的控制,促進國際資金流動。國外利率變動以及投資者對於新加坡經濟前景的預期是驅動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新加坡MAS每年發布兩次的貨幣政策聲明)
新加坡元的走勢特點
新加坡MAS依據一籃子貨幣的強弱進行貨幣政策調整,不代表新加坡採取固定匯率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之下,新加坡元走勢大體上與這一籃子貨幣相同,根據一籃子貨幣漲跌變化而進行漲跌。

下圖是USD/SGD的長期走勢圖,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大趨勢上新加坡元是呈現升值的勢頭,即USD/SGD下跌。不要覺得過於奇怪,許多新興市場貨幣都是這樣的走勢。

(USD/SGD的長期走勢圖)
如果將美國經濟增速和新加坡經濟增速對比一起看,更容易明白驅動新加坡元升值和貶值的重要因素。大部分時間中,新加坡GDP的年化增速顯著高於美國GDP年化增速。而在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金融危機、新冠疫情這三個特殊時間段,新加坡經濟增速下降速度明顯快於美國。如果相比度過危機之後的恢復階段,新加坡的速度快於美國。

在IMF資料庫中獲得歷年增速進行對比,兩者之間的差值用下方圖表進行表示。在這一圖表為負值的時間段內,新加坡元兌美元呈現貶值態勢;正值時間段內,新加坡元往往呈現升值態勢。


2021年之後,全球經濟進入復甦階段,復甦之後的新加坡和美國經濟增速又將驅動USD/SGD變動。如果疫情控制得當,新加坡的增速快於美國,那麼跌破了上升趨勢線的匯價下行的動力恐怕不斷增加。

本文所含評論、新聞、研究、分析、價格及其他資料只能視作一般市場資訊,僅為協助讀者了解市場形勢而提供,並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