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印象:多元與和諧的圖景

2019年07月01日   •   7524次閱讀

本文首發於《復旦青年》第297期第2版,原文有修改

引言

對於新加坡,我之前的想像都是基於李光耀這個人物建立起來的,我記得高中的時候我看了一本書叫《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裡面侃侃論及新加坡的崛起、中新關係的複雜、西方社會的危機等等有關國際政治的宏觀話題。不過國家與市民社會的二分理論確有其理,我只是透過書籍窺得了這個國家的外在圖景,然而對於社會的內在面貌,交流之前我所知的還只是一鱗半爪。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流的四個多月里,我差不多每周都會出去走走看看,每次都會去不同的地方。現在回想起來,新加坡每一平方公里應該都有我的腳印。我寫了一些日記,發了一些朋友圈,我想正好可以在這裡把我的收藏整理起來,分享一下我對新加坡社會的印象。

01

種族與語言的協奏曲

新加坡是很小的,待久了確實會給人一種拘束感,但是它卻依然在有限的空間內生長出了它的豐富性。在市中心,有殖民時代風格的古董建築訴說著它的歷史,也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見證著它的未來。上海外灘也有類似的感覺,只是外灘的景觀因一條黃浦江而格外分明,新加坡的景觀則在市中心交織在一起。此外,色彩斑斕的小印度和熙熙攘攘的牛車水,都這樣擠在這個城市國家裡左右張望新加坡的豐富性,從縱向角度看,有百分之二十是由歷史與現實相互交織構建的,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具有的特性,但是剩下的百分之八十,是由種族構成帶來的,這正是新加坡的獨特性。

CMIO是對於新加坡種族的基本定位,記得有一次去郊區的一個濕地公園,公交車上就碰巧遇到了一個馬來人、一個印度人,還有一個新加坡人,是很有意思的體驗,我們幾人一起同游,而交流中則是中文與英文的來回穿插。我記得李光耀曾經在書里講到了選擇英語作為新加坡第一語言的原因,現代化發展需要向西方看齊,英語也是一種國際通用語言,這樣做符合新加坡向前發展的需要。現在看來,複雜的種族構成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但即使是英語作為第一語言,地鐵上依然會用各種語言播報一遍,各種標語也是多種語言標註,這裡面自身文化的保持是非常重要的。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遍布坡國全境的Food Center(或者更通俗的說法是Hawker Center),因其價格親民便宜而深受大眾喜愛,你能看到的是中式菜、馬來菜、印度菜還有西餐,雖然環境一般,但是會給人會給人很不一樣的體驗。

02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在新加坡,參與過一次志願服務項目,這個項目需要志願者到殘障福利院進行志願服務,殘障福利院按照性別將病人分在兩個不同的房間裡,一個房間大概有四十個人。我一進到房間頓時被被嚇到,那一刻才真正理解到the disabled是什麼樣的狀態,身體萎縮,意識模糊,時而傳來嘶吼和震動的聲音,我反覆告訴自己,她們是病人,而不是其他任何。不像紅會的工作人員那麼專業,那麼耐心,我們能做的實在有限,或唱歌,或安撫,然而可能沒有絲毫回應。志願者都是有私心的,抱著好奇心去認識、去感受那諸多異己的事物,更多的意義在於培養我們自己的價值和品格,就實際作用來看,那些工作人員自然遠大於我們短暫的陪伴。喂飯的經歷恐怕會永生難忘,生命太過嚴肅,太過莊重,像一襲華美的袍,卻爬滿了虱子。我很高興也很慶幸能夠在新加坡做一次志願活動,作為一個已開發國家,新加坡的社會福利好像也並不友好,然而至少我看到的那些人是不僅有專業的護工照料,還有一群和我們一樣的大學生願意並且熱情地關心他們,殘障病院不是陰冷的、門可羅雀的,而是溫暖的、門庭若市的。或許是過度解讀,但我還是更願意相信事實就是如此。

新加坡還有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組屋,這個舉措在很短的時間內改善了新加坡人的居住條件。組屋興起於上世紀60年代,是由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建設的廉價公共房屋,容納了新加坡80%的中等收入以下群體。從外觀上看,組屋如同積木一般,整齊一致,在管理上,政府也為每一個組屋設置了不同的編號。其申請條件十分嚴格,涉及到收入、家庭、永久居民與新加坡公民的差異等諸多方面,總之為了一個目的,確保真正買到組屋的人真的是需要住組屋的。非常有趣的一點是,為避免在一幢樓里住的全是同種族地人,組屋的人員構成也需要匹配全國的種族比例,以避免分裂小團體的極端情況的發生。特別要提到交通系統,走斑馬線的時候不用小心翼翼,因為司機很遠就會為你讓路,做公交的時候要帶件外套,不然會很冷,以及,坐地鐵的時候不要喝水,不然會被罰款罰得很窮。這些是新加坡的縮影,或許正是這種一致性彰顯了這個國家對於秩序、和諧、安全等價值的追求,而這些價值又反過來為多元和豐富提供了保障。

03

新加坡人的意義之外

我和一群同學一起住在學校附近的小區里,我記得剛到學校的時候正好趕上新加坡的國慶節,小區內外都掛滿了方形或者三角形的新加坡國旗,馬路附近的草坪上還放置了「One Nation Together」之類的牌子,我當時是比較詫異的。我深知國慶節是每一個國家十分重要的節日,其對於提升國家的凝聚力、培養國民的愛國熱情和認同感的意義不言而喻,但是我很難想像這種宣傳已經觸及到小區居住樓這種比較私人的空間裡了,我無意對其進行價值判斷,至少在改革開放和市場化浪潮以後的中國,我們無法想像這種場景,可能也會十分抗拒,但對於新加坡而言,或許有更多的考量。作為一個沒有太多歷史積澱的移民國家,且經歷了新馬合併與新馬分離的歷史,不僅政府層面需要反覆重申新加坡人團結以維持和諧的社會環境,或許民眾層面也渴望新加坡人這樣一個身份符號來回應「我是誰」的問題。正如前述所提,選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其目的必然是要在這樣一個多種族多語言的社會中構建和諧,減少衝突,而由此帶來的文化認同的弱化乃至缺失必然需要國家認同來代替。

此外,華人眾多的事實也確實讓中新關係更為複雜,事實上,我所以為的親近感是並不存在,即使有,那也是一種尊重國際友人的禮儀,Chinese這個概念對於我們而言是國籍,而對於他們則是種族,所以文化上的差距不僅存在,而且是巨大的。但是身處一個周邊人都會說華文的環境里,的確會讓你偶有迷離在「此心安處是吾鄉」和「反認他鄉是故鄉」之間。國慶日當晚,在濱海灣歌舞歡騰煙花璀璨,我突然開始想念中國,而那些感到自豪的新加坡人也在同樣希冀著屬於他們的明天。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5472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