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走進森林 - 新加坡這座大樓幾乎完全由木材建成

長期以來,新加坡一直標榜自己為「花園城市」,這是該國的開國元勛和前總理李光耀在 1960 年代創造的一個詞。從那以後的幾十年里,該島開展了廣泛的植樹計劃,並採用了所謂的「親自然」建築,綠色植物經常爬上城市立面或從摩天大樓中蔓延開來。
一座新的六層大學校園建築是新加坡最新的自然頌歌。作為南洋理工大學 (NTU) 商學院的所在地,柔和的弧形設計以陽光普照的中庭、以鬱鬱蔥蔥的背景為背景的露天學習區以及直通熱帶植物床的電梯為特色。從扶手到長凳,從門框到房間隔板(甚至是相鄰的公交車站),一切都是用木頭建造的。
結構梁和柱也是如此。事實上,這座建築幾乎完全由大塊木材製成——新一代工程木材,分層排列並用強力粘合劑粘合,正在突破建築的界限。它占地 43,500 平方米(468,000 平方英尺),按建築面積計算,現在是亞洲最大的木結構建築。
該項目以古希臘地球女神的名字命名為蓋亞,於 5 月開放,耗資 1.25 億新加坡元(9300 萬美元)建造。其裸露的木框架沒有覆層或油漆,這一設計決定在頌揚天然材料的同時讓遊客有在樹木之間行走的感覺。
根據該項目背後的著名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的說法,這正是重點所在。「我總是試圖在我的設計中設想與自然的聯繫和感覺,例如樹木和水,」他在大樓落成典禮後不久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你提到如果感覺像進入森林的事實表明我的願景已經實現了。」
伊藤於 2013 年獲得普利茲克獎(通常被稱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他與新加坡設計公司 RSP 一起設計了 Gaia。它有一個 190 個座位的禮堂和十幾個演講廳,以及研究設施、教師辦公室和通風的學習平台。
除了廁所、底層樓板和外部樓梯是用混凝土建造的(部分是由於當地法規),該結構是用從奧地利、瑞典和芬蘭的雲杉樹上採伐的木材製成的。在運往新加坡之前,木材在歐洲被預製成面板和重型橫樑。

Gaia 占地 43,500 平方米(468,000 平方英尺),將成為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的所在地
近年來,世界各地正在建造的大型木結構建築數量大幅增加。一些國家現在甚至允許建造高層建築(或「多層大樓」),例如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的 25 層 Ascent,高 284 英尺,是世界上最高的木結構建築。
亞洲城市往往比歐洲和北美城市更慢地接受這一趨勢。在蓋亞獲得批準時,新加坡的建築規範只允許木結構建築上升到 24 米(79 英尺),儘管此高度限制已被取消。但 81 歲的 Ito 認為亞洲的態度正在「迅速改變」,並補充說:「新加坡特別快地使這些事情成為現實。」
新加坡建設局 (BCA) 聲稱,使用大量木材可以減少建築工地的灰塵和噪音,同時將項目速度提高 35%。與直覺相反,木結構建築的擁護者說,在火災中,它們可能比鋼結構建築更安全——而且更不容易發生災難性倒塌(儘管並非所有專家都同意)。
大量木材的倡導者指出,材料燃燒的速度相對較慢且可預測。Gaia 的設計師還在建築物的橫樑上添加了一層「犧牲層」木材,一旦發生火災,它會燒焦,同時保護下方的木材。
然而,大量木材的許多聲稱的好處是環境方面的。
全球約 40% 的能源消耗來自建築物的建造和運營。但與混凝土和鋼鐵不同,其能源密集型生產占建築物環境足跡的很大一部分,樹木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吸收二氧化碳。
如果一棵樹隨後變成大塊木材,這種具體的碳就會被隔離或「鎖定」,而不是返回到大氣中。研究表明,1立方米的木材可以儲存大約一噸的二氧化碳。
木材也是一種天然絕緣體,在像新加坡這樣溫暖的地方,它比混凝土吸收的熱量少(或在較冷的氣候下減少熱量損失)。雖然 Gaia 的設計師表示他們沒有計算施工過程中減少的排放量,但他們聲稱,在運行過程中,該結構產生的二氧化碳比混凝土或鋼材減少 2,500 公噸——每年節省的排放量相當於減少 550 多輛汽車道路。

新加坡已將蓋亞指定為「零能源」建築,這些節能不僅僅與材料有關。其一,該建築的外部採用戰略性放置的散熱片,為立面投下陰影,有助於保持涼爽。
Gaia 的交流系統避開了機械風扇——這在赤道以北不到 140 公里的國家是一項壯舉——而是依賴於「被動冷卻」,它通過盤管推動冷水冷卻周圍的空氣。這座通風良好的建築的南北方向同時通過與新加坡盛行風的方向保持一致來鼓勵自然通風。
該國當局已將 Gaia 指定為「零能源」建築,(在屋頂太陽能電池板的幫助下)產生的能量與其消耗的能量一樣多。迄今為止,新加坡只有 16 座建築獲得了這一殊榮——現在,恰好有一半是南大的財產,包括同樣由伊藤設計的校園體育館。

通風的露台和陽光普照的中庭貫穿整個設計。在大樓啟用時,大學校長何德華在致辭中吹噓擁有「新加坡最綠色的校園」。商學院的學生對他們的新家的看法還有待觀察——直到 8 月新學年開始,這裡才會開始上課。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建築中使用木材可以對居住者的福祉產生積極影響,包括減輕壓力水平。
伊藤的祖父是一名木材商,他說他的設計精神仍然以使用他的建築的人的舒適為基礎。「我總是考慮舒適,」他解釋道。」(如果建築物舒適),人們將留在該空間並每天參觀。我想創造能賦予人們生存意志的建築。」
想去新加坡參觀這座大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