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結的匯款還能要回來嗎?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再發提醒
從新加坡匯款回中國帳戶被凍結的事件持續發酵後,新加坡金管局在12月18日出台跨境匯款新規,從2024年1月1日起,所有匯款公司不得通過第三方代理匯款到中國,為期三個月。
周二(12月19日),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又再次發文提醒在新加坡中國公民高度關注匯款安全,高度警惕通過非銀行渠道匯款導致錢款被凍結風險,切勿通過匯款公司向國內匯款,務必選擇正規銀行匯款。

新加坡主流匯款方式介紹
近五年來,各類跨境匯款平台和公司在新加坡發展迅速。目前匯款回中國主要有銀行、匯款公司、手機應用平台三種方式,一般匯款人會根據匯款頻率、數額、收款人是否急需用錢、便捷程度,以及匯率和手續費等因素進行不同的選擇。
銀行
銀行匯款是目前相對最安全的匯款方式,雖然可能匯率相對較低,手續費相對略高,款項到帳時間1~5天不等。目前新加坡各大銀行均提供此類服務,如星展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等。
匯款公司
匯款公司能提供銀行或銀聯卡和第三方代理兩種方式進行匯款。通常通過第三方代理匯款提供的匯率比較高,但風險也相對較高,被凍結的大多是通過此類匯款。在新加坡較著名的匯款公司有長城,山立以及西聯等。手續費介於8新元到18新元不等,款項到帳日期一般要1到3天。
手機應用匯款平台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使用匯款App進行匯款的人也越來越多,其最大優勢就是到帳時間快,當天就能收到款項。
新加坡還有一些持牌的電子錢包也提供境外匯款功能,如新電信旗下的Singtel Dash等。
打工人選擇用匯款公司匯款的原因
有這麼多的跨境匯款方式,那為什麼很多中國打工人會選擇匯款公司呢?
昨天新加坡眼在牛車水做了個現場採訪:
今天,新加坡眼在匯款群里也發起了一個小調查:

歸納起來就是三點:匯款公司給出的匯率高、對不懂英文的人很友好、辦理手續簡單。
禁令之後,還能用匯款公司匯款嗎?
有些人可能會以為,從明年1月起,所有的匯款公司豈不是沒生意做了?其實不然,新措施只是規定禁止使用第三方代理進行匯款事務,匯款公司還是可以通過銀行來替匯款人進行匯款。

匯款公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當顧客要求匯款時,匯款公司會提供銀行或銀聯卡和第三方代理兩種方式讓顧客選擇,並且會事先說明二者之間的差異。銀行匯款的匯率較低但有保障,第三方匯率較高但有風險,顧客在權衡利弊後可以自由選擇使用何種方式進行匯款。
匯款被凍結後,請及時依法合規理性維權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提醒,如遇帳戶資金在國內凍結,請立即主動與國內相關公安部門聯繫,了解情況並尋求指導。大使館同時也提醒受害人填妥相關的表格後通過[email protected]郵箱向使館報告相關情況。使館將繼續在法律和職責範圍內提供協助,維護合法權益。
理論上,受害人如果能證明相關匯款是他們在新加坡工作的合法所得,帳戶就應該能解凍。這些合法的文件,包括報警記錄、勞動合同或工資流水單、匯款公司轉帳單據、大使館回執等。
但實際上,很多涉事的新加坡持牌匯款公司以涉及商業機密等理由拒絕提供相關明細。部分匯款公司也為免責,在匯款過程中引導匯款人簽署免責聲明,或以書面提醒的方式免除匯款公司對款項可能被凍結的風險責任。這也導致受害人陷入舉證無方、投訴無門的被動局面。

針對此事,新加坡眼今天也採訪了京師(新加坡)律師事務所的邵俊律師。邵律師此前曾成功幫一位匯款被凍結受害人追回了血汗錢。
他認為,銀行帳戶被凍結可能由各種原因引起,例如涉嫌欺詐、洗錢活動、資金來源不明等,凍結的機關可能會是中國公、檢、法或其他有執法權的機關如國家監察機關、海關等部門,不同凍結原因,凍結機關並不相同。
銀行並無權限凍結儲戶的帳戶或存款。但是,根據國家反洗錢監管機構對各金融機構的監管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第三十二條),銀行對具有不同洗錢或者恐怖融資風險特徵的客戶、業務關係或者交易具有一定的盡職調查義務,以及持續關注客戶的風險狀況、交易情況和身份信息變化的義務。

邵律師建議,如遇到凍結事件,應當及時向銀行諮詢凍結原因,並提供證明該筆匯款導致凍結的文件。
通常情況下,可以攜帶中國身份證到國內銀行櫃檯,以獲取相應的凍結證明書,其中包括有關機構、凍結日期和凍結原因等相關信息。其次,應當向匯款公司諮詢,要求匯款公司提供匯款證明、交易記錄等文件,並準備好用於證明資金來源和用途合法的證據。部分匯款公司也會作出承諾,如「如果因匯款公司原因導致資金、帳戶被凍結,公司全額退款」等,此時應注意此類合同條款是否合理,當資金被凍結時是否能夠依據此類條款要求匯款公司承擔責任。一旦帳戶不幸被凍結,可以根據合同條款保障合法權益。
如果很不幸凍結的原因是涉及到國內的反洗錢監管等問題,則應及時尋求有關機構的幫助,如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進行投訴,或向新加坡中央警署報案。也可以聯繫國內凍結帳戶的機關,提供先前取得的用於證明資金來源、用途合法的證明材料,向銀行或國家機關申請解凍。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和程序和可能的解凍流程,由專業機構與銀行、監管機構或其他相關方進行溝通,協助儘快解凍帳戶,以保障合法權益。
目前,新加坡和中國兩國政府正全力尋求解決方案。期待中國打工人的血汗錢能早日拿回!
新加坡丨來源
新加坡眼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