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可超過6000新元。
但前提是,除了要攻讀某些特定科系,還要找得到全職工作。
亞洲新聞台日前採訪了10名應屆畢業生,他們的處境可說是「同病相憐」:
他們過去半年申請了數十份全職工作卻沒有迴音,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只好「將就」,先從事短期工和合約工,或繼續實習和見習。
難道是就業市場前景不佳?
不是啊。根據人力部上個月發布的勞動市場報告,新加坡今年第三季的就業人口增加了2萬4100人,已連續12個季度上升。
難道是現在的年輕人要求太高,沒一份工作看得上眼?
也不是啊。雖然一些Z世代求職者可能患有「王子病」或「公主病」,但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誰說Z世代「不會做工」?(聯合早報)
難道問題出在僱主身上?
受訪的畢業生申訴,求職網站上有很多職缺註明「初級職位」(entry-level),但他們應徵時卻發現,許多僱主不太願意聘請毫無專業經驗的職場新鮮人。
26歲的Haelyn Lim去年考獲南洋藝術學院的設計實踐學位後,申請了將近100份工作。
但她坦言,即使是初級職位的工作,僱主對求職者也有很高的要求。
「雖然一些徵聘廣告上寫著『歡迎應屆畢業生申請』,但細看之下,僱主要求的技能和經驗是一般設計系畢業生不可能具備的。」
為了提高自己的「勝算」,Haelyn Lim打算先在市場營銷和設計領域從事短期工,同時報讀編碼課程加強自己的技能。

Haelyn Lim申請了將近100份工作,卻毫無迴音。(亞洲新聞台)
應屆畢業生做短期工 對僱主職員都有利?
專家指出,地緣政治和經濟前景的不確定因素可能影響商業情緒,促使僱主在招聘時更加保守,尤其是初級職位的工作。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將初級職位比喻為「煤礦里的金絲雀」,一旦僱主的招聘意向趨緩,這個就業市場的波動就特別敏感。
人力資源顧問公司Reeracoen執行長Kenji Naito也直言,多數僱主傾向於聘請有經驗的求職者,因為他們能更快上手、更快交出成績。
相較之下,應屆畢業生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培養出全職工作所需的必要技能、職業道德和成熟度,他們的學習曲線可能會更陡峭。
因此,越來越多公司轉向提供實習機會和合約工這類「非正式」的職位,讓公司在引入新血的同時,也能應對經濟的迅速變化。
這或許跟公司規模也有一定關係。
新加坡中小企業商會指出,企業的人力成本不斷上升,以及人們對靈活工作安排的期望,也可能影響中小企業的招聘趨勢。
面對預算緊縮,中小企業可能會優先考慮具備工作經驗和適應能力的求職者,這難免會讓應屆畢業生處於劣勢。

有面試就有機會。(新明日報)
承辦會展活動的Unearthed Productions為新進職員提供為期一年的合約,並可根據職員和公司業務表現,轉為全職合約。
公司首席體驗官Adam Piperdy認為,為應屆畢業生提供短期工,其實對僱主和職員雙方都有利。
「職員有機會觀察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在家辦公安排是否符合他們的期望,僱主也能評估這名職員是不是最適合的人選。」
「像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一般會以市場情況為導向。既然許多跨國企業已開始削減人手,中小企業在擴充人手方面也會比較謹慎。」
超過10%大學畢業生 在畢業後半年內仍在待業
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與新加坡社科大學今年初聯合發布的畢業生就業調查顯示:
積極求職或已就業的1萬零900名畢業生當中,只有84.1%在畢業後的半年內找到全職工作,低於前一年的87.5%。
從事兼職或臨時工的畢業生占4%,從事自由工作的則有1.5%。
也就是說,還有超過10%的學生在畢業後的半年內仍處於待業狀態。
全國職工總會去年展開的另一項調查也發現,超過1萬名18歲至25歲的受訪青年當中,有三分之二認為當前的就業形勢「動盪不定」、「充滿挑戰」。

畢業即失業?(聯合早報)
27歲的史密斯(化名)去年從耶魯—國大學院考獲法律和博雅教育(liberal arts)雙學位後,原以為畢業自知名大學將讓他的求職道路一帆風順。
不料,他卻只能在數家公司從事為期三個月的合約工,直到今年8月才找到一份較穩定的工作——在一家國際安保機構長期實習。
(但長期實習終究還是實習,不算全職工作……)
史密斯告訴亞洲新聞台,有好幾份工作要求他完成至少五輪測試和面試,最終卻仍未錄取他。
「畢業將近一年的人,直到現在還在實習,這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
史密斯坦言,在各行各業從事多份短期合約工,雖然有助他釐清未來的職業方向,但這種「反覆試驗」的過程不一定適合所有畢業生。
「一些實習機會提供的報酬非常少,對追求經濟穩定的年輕人來說,未必是最佳選擇。」

實習了那麼久,幾時才能成為全職員工?(聯合早報)
實習經驗貴精不貴多
不過,實習經驗豐富的畢業生們也彆氣餒。
新加坡全國僱主聯合會上個月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
近七成的企業在決定是否聘用應屆畢業生時,會把他們的實習經驗列為決定性的考慮因素。
而僱主最願意聘用的,是曾在自家機構或相關單位實習的求職者。
招聘意願最低的,反而是曾在多個不同行業的不同崗位上實習的求職者。
所以,畢業生們還是善加利用實習機會,把基本功練好,累積實戰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