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優先」政策的興起和中美關係緊張,全球化1.0正面臨終結。面對全球化2.0的新形態,中國企業必須完成「全球華人企業「的轉型。以更靈活的身份參與全球競爭。
新加坡眼近期(11月27日)舉辦了「前哨」直播,邀請國際政治專家張笑宇與海銀資本創始合伙人王煜全,圍繞「全球化1.0的終結與全球化2.0的開啟」展開討論,重點分析了中資企業如何藉助新加坡的獨特優勢,邁向全球化2.0。
本篇文章是繼《中國企業出海,中西合璧的新加坡是完美試煉場》之後的第三章。
全球化1.0造就的人才紅利
儘管全球化1.0正在終結,但這並不是全球化本身的結束。實際上,全球化正以新的形式在重塑,而華人企業和華人工程師正處於這一新時代的核心地位。
張笑宇提到,過去40年,中國成功融入全球化,並通過承接技術革命的成果,培養了一代全球領先的工程師和企業家。「這些人才的規模和素質,無論在製造業還是軟體開發領域,都是全球領先的。」他說。
王煜全對此表示贊同,並補充道,中國的技術人才成長路徑有其獨特性。他們並非僅局限於學術研究,而是在生產線、產品設計和市場運營中錘鍊出來的。這種「實踐中成長」的模式,讓中國的工程師不僅技術紮實,還深刻理解市場需求。
張笑宇舉了一個例子:「像韶音科技這樣的公司,骨傳導耳機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其團隊的平均年齡僅為30歲。

樟宜機場線上商店售賣的韶音骨傳導耳機
而對比之下,美國同領域的技術團隊平均年齡接近60歲。」這一代際差異背後,反映了中國製造業在過去幾十年的深度積累。與此同時,美國由於製造業外遷,年輕工程師的培養出現斷層。王煜全補充道:「即使美國推動製造業回流,也很難短時間內重建高質量的年輕工程師隊伍。」
全球化2.0:從中國企業到全球華人企業
面對特朗普政府可能繼續加征關稅、施加技術限制等政策,張笑宇認為,中國企業需要採取更加靈活的全球化戰略。這種策略不僅包括將核心研發和利潤留在國內,還需適應全球化2.0的需求,轉型為「全球華人企業」。
「全球華人企業的特點在於多元化布局和靈活應變,」張笑宇解釋道,「它們的主體可能設立在新加坡、美國或日本,但依然依靠華人團隊和供應鏈。」王煜全補充說,這種模式不僅能規避短期的貿易壁壘,還能通過創造就業和稅收,逐漸贏得所在國家的認可。
兩人進一步討論到,這一模式需要企業在高科技和製造領域持續深耕,同時以全球視野為基礎,將創新和價值帶入各地市場。張笑宇總結道:「全球華人企業不是簡單的跨國公司,而是要成為全球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加坡:全球化2.0的第一站
在全球化2.0的背景下,新加坡以其獨特的地緣優勢、開放的政策環境和多元的文化底蘊,成為華人企業轉型「全球華人企業」的理想試煉場。張笑宇提到TikTok的全球化成功,正是這一優勢的最佳詮釋。

周受資,於2021年4月30日加入位元組跳動擔任財務長兼任TikTok執行長,同年11月2日,不再兼任財務長。圖源:維基百科
王煜全對此表示認同,他說:「作為TikTok的CEO,周受資不僅成功帶領企業應對來自美國等國的嚴格審查和制裁,還利用新加坡這一戰略樞紐,協調全球資源,布局東南亞和歐美市場。」
TikTok面臨封殺,新加坡籍CEO周受資霸氣發聲
他的成功不僅得益於個人能力,更離不開新加坡提供的政策支持和多元環境。
新加坡在法律制度的透明性、國際稅收政策的靈活性,以及連接東南亞與歐美市場的橋樑作用上,都為華人企業提供了轉型所需的沃土。
此外,新加坡強大的基礎設施和高效的政府服務,也為企業的全球運營提供了堅實保障。
周受資的案例充分說明,全球化2.0並非單純依靠本土資源的競爭,而是通過靈活布局和多元協作,在全球經濟中創造不可替代的價值。新加坡無疑是這一轉型的最佳平台。
全球化的形態正在改變,但新加坡作為全球化2.0的先鋒,正吸引越來越多的華人企業在此紮根,為未來的發展探索出更多可能性。
新加坡眼攜手前哨科技,由科技投資人,全球科技創新產業專家王煜全作為團長,組建CES新加坡觀展團,與志同道合的商業求知者共同踏上這場科技之旅。

CES展會的報名現已開啟,名額有限,趕快行動吧!
請微信添加xinjiapoyan2
Alex丨編輯
Alex丨編審
新加坡眼丨來源
樟宜機場線上商店、維基百科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