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月15日,科技巨擘蘋果(Apple)的iPhone終於擺脫了「萬年老二」的命運。
(好啦,其實也只有12年。)
國際數據公司(簡稱IDC)當天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iPhone去年在全球共售出2億3460萬台,比韓國三星售出的2億2660萬台手機來得多。
這意味著,蘋果終結了三星12年來稱霸的紀錄,首次成為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商第一名。
分析指出,蘋果的銷售額上升,主要是因iPhone等高端設備的成功,加上使用安卓(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日益分散。
不過,蘋果手機在中國大陸市場可就沒那麼威風了。
手機需求下滑,蘋果罕見降價

iPhone 15在中國面世後的首17天,銷量相比iPhone 14下跌了4.5%。(路透社)
去年9月,蘋果推出最新型號手機iPhone 15。
新品上架前一天,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多個地區就有不少粉絲漏夜排隊,想要第一時間搶購。
不料一個月後有調查發現,iPhone 15在中國面市後的首17天,銷量相比iPhone 14下跌了4.5%。
許多中國電商平台當時也紛紛推出優惠,有些甚至比原價低了1500人民幣(約285新元)。
有商家聲稱,以較低價出售蘋果手機,只是為配合公司的銷售方針,蘋果不時也會允許合作供應商打折來刺激需求。
但促銷的時間點碰上iPhone銷量不如預期的消息,不免讓人揣測。
邁入2024年,竟輪到蘋果公司為中國消費者打折。

配合農曆新年促銷期,中國用戶購買最新型號的蘋果手機,可享有多達500人民幣的折扣。(蘋果中國網站截圖)
蘋果公司就在榮登全球銷售第一的那一天,悄悄在其中國網站上宣布,配合農曆新年促銷期,購買最新型號手機可享有多達500人民幣(約95新元)的折扣,相等於九五折。
不僅如此,蘋果旗下的手提電腦、智能手錶等產品,也提供多達800人民幣(約153新元)的折扣。
蘋果過去曾在農曆新年前夕「砍價」,以優惠價出售最新型號的手機卻實屬罕見。
分析說,這個消息可能會加重蘋果招牌商品需求銳減的擔憂。
中國官員被禁止帶iPhone上班
蘋果手機需求受挫,或與中國官方在iPhone 15問世前夕釋出的規定有關。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中國已要求中央政府機構官員不得在工作中使用蘋果手機以及其他海外品牌的電子設備,也不能帶進公司。
政府人員相信是在去年8月至9月間收到指示。
去年12月,又有消息指更多企業向員工提出類似要求。

消息指出,中央政府機構官員被要求不得在工作中使用蘋果手機以及其他海外品牌的電子設備,也不能帶到公司。(路透社)
《彭博社》報道,至少八個省市的多個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在過去的一、兩個月內,指示員工開始使用本土電子品牌。
浙江、廣東、江蘇、山東、遼寧以及河北等地規模較小的企業與機構,去年底向員工發出口頭指令,部分地區更鄰近設有全球最大iPhone製造廠的河南。
報道也指出,中國過去近10年來一直設法減低對外國科技的依賴,像是要求銀行轉而採用國內製造的軟體,以及推銷在國內製造的半導體晶片等。
蘋果因需求放緩遭受的衝擊不小,它除了在中國生產大部分產品,中國市場也占其總收入的約五分之一。
分析師預計,蘋果今年在中國的前景不太樂觀。去年,蘋果在中國的銷售額年比下跌三成,預料今年銷量的下降幅度仍會呈雙位數。
中國消費者更傾向Made in China產品?
蘋果手機在中國熱不起來,也許還有一個關鍵因素:中國品牌表現不俗。

iPhone 15問世之前,華為也推出了新型號手機Mate 60,據悉在中國引起不錯的迴響。(路透社)
在iPhone 15問世幾周前,華為也推出了新型號手機Mate 60,據悉在中國引起不錯的迴響,更影響了另一家對手三星的銷量。
《財富》雜誌本周在一篇報道中引述觀察家說,蘋果的高端市場份額受到來自華為的威脅,近幾個月在中高端市場(mid-high range)也受到其他中國競爭對手的挑戰。
分析師說:
「這些中高端手機具有價格競爭力,售價從3999人民幣(約760新元)起,功能也不亞於高端智慧型手機。」
國際數據公司也揭露,2022年進口至中國市場的智慧型手機,10年來首次低於3億台。
按各種跡象推測,不少中國消費者當前似乎更傾向於支持國內生產的手機。
蘋果大概也能夠預見,要避免中國需求繼續下跌,不能只靠降價這類銷售策略。
蘋果公司執行長蒂姆·庫克(Tim Cook)去年就曾兩度訪華,相信是為了試圖捍衛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地位。

(海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