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財產稅是一項與不動產所有權緊密相關的稅收制度。無論你是擁有自住房屋,還是投資商業地產,了解財產稅的相關知識都至關重要。它不僅影響著個人的財務規劃,也是新加坡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被廣泛應用於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國防、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
01 納稅主體及徵收範圍
只要在新加坡擁有不動產,無論是自住、出租還是空置,都需要繳納財產稅。不過,用於特定用途的房產可享受免稅待遇,比如作為宗教禮拜場所,像寺廟、教堂、清真寺等;用於辦學或教育的學校;以慈善為目的的機構場所;以及能促進社會發展的建築設施。
財產稅計算方式
年度財產稅的計算,是將財產的年價值乘以適用於該財產的稅率。財產的年價值是指若將該財產出租,每年可獲得的總租金(不包含家具和維護費用)。
新加坡稅務局在評估房屋年值時,會參考過去一年類似房地產的租賃交易,以及房地產的地點、屋齡、土地和建築面積、上一次翻新時間、有無游泳池等多方面因素,並且每年都會對不動產的年值進行審核調整。

財產稅稅率情況
自住型住宅房地產:2025年,自住型住宅房地產的稅率根據年值劃分不同區間。年值首個12000新幣稅率為0%;接下來的28000新幣為4%;首個40000新幣之後的10000新幣為6%;首個50000新幣之後的25000新幣為10%;首個75000新幣之後的10000新幣為14%;首個85000新幣之後的15000新幣為20%;首個100000新幣之後的40000新幣為26%;140000新幣以上為32%。
非自住型住宅房地產:2024年起,非自住型住宅房地產年值首個30000新幣為12%;接下來的15000新幣為20%;首個45000新幣之後的15000新幣為28%;60000新幣以上為36%。商業和工業房地產按年價值的10%徵稅,不論該房產是自用還是出租,稅率均保持不變。
02 新加坡財產稅優惠政策
為減輕屋主的稅務負擔,新加坡政府會根據實際情況提供房地產稅回扣。例如在2025年,為自住組屋提供20%的一次過房產稅回扣,為自住私宅提供15%的回扣,私宅回扣上限為1000元,這些回扣會自動用於抵扣應繳的房產稅。
新加坡的財產稅制度在保障政府財政收入的同時,通過合理的稅率設置和稅收優惠政策,兼顧了自住需求和房地產市場的投資與發展,對維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和社會的平衡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從2025年1月1日起,一房式和二房式組屋免繳房產稅,其他類型組屋則須對年值超過12000新元的部分,按4%邊際稅率繳納房產稅。如果貿易公司的年收入未超過100萬新幣,其財產免徵稅,從而為企業提供更多靈活性。
新加坡的財產稅制度在保障政府財政收入的同時,通過合理的稅率設置和稅收優惠政策,兼顧了自住需求和房地產市場的投資與發展,對維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和社會的平衡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無論是當地居民還是有意在新加坡投資房地產的人士,都應深入了解財產稅政策,以便做出更為明智的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