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意義上,中國搞自貿區,恰恰不能學美國那樣的外貿區、新加坡那樣的自貿區。
看似有悖常識,但原因其實不難理解。

美國和新加坡都是十分成熟的市場經濟。
它們搞自貿區,並不是要先行先試一批制度創新、再複製推廣到全國(因為沒有必要,也無可能)。
而是為了解決經濟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比如美國,它搞自貿區,是利用所謂「倒置關稅」(Inverted Tariff),鼓勵企業在美加工製造。
新加坡搞自貿區,是利用稅收優惠和特殊監管,發展轉口、轉運。
它們搞自貿區的初衷,與中國自貿區試驗的初衷大相逕庭,卻與中國自由港的理念頗有異曲同工之處。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一、中國搞自貿區,不能學美國的外貿區和新加坡的自貿區。
而是要將目光投向區外,學習美國和新加坡全國性的、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
如果中國自貿區的市場經濟水平能夠達到美國、新加坡全國的水平,然後複製推廣到中國全境。
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就將達到一個新的、高質量、高標準的水平。
自貿區的試驗就算大功告成。

二、與此相反,中國搞自由港。
則可以將眼光對準新加坡的自貿區、杜拜的自由區、中國香港全境,而不必過多考慮是否可複製、可推廣的問題。
搞自貿區,恰恰不能學國外的自貿區。
搞自由港,反而應該學習自貿區。
這種看似悖於常理的路徑,是因為中國自貿區和自由港試驗的不同目標所決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