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輛新加坡註冊的寶馬轎車在馬國新山油站偷加RON 95汽油被抓包。(馬國柔州貿消部面簿)
某個平日的凌晨12點,紅螞蟻心血來潮和一位友人開著他的豐田Altis前往馬國新山吃宵夜。當然,吃宵夜是順便,添油才是主要行程。
即使是在非周末的平日,但到了新山一帶的油站,舉目望去仍是長長的車龍,且不難發現許多車子的車牌都是S開頭。油站附近也開了許多錢幣兌換商(兌換率一般較其他地方來得低)和洗車店搶賺新加坡客的生意,路邊的攤販也是生意興隆,老闆開心笑呵呵。

深夜的新山油站總是大排長龍。(Mothership.sg)
本地油價是馬國的3倍
這樣的場景不難想像。目前新加坡的92級汽油和95級汽油的價格都介於每公升2.30新元左右,98級汽油的價格則在每公升2.70新元上下。馬國目前可供外國註冊車輛添購,政府沒有補貼且採用價格浮動機制的RON 97汽油價格則是每公升2.70令吉(約新元0.90),新馬汽油價格的差距剛好和兌換率一樣達三倍之多,也難怪許多本地車輛蜂擁至新山油站。
不過紅螞蟻也要提醒,新加坡註冊的車輛,無論以汽油、柴油或天然氣驅動,從新加坡出境都必須遵守油缸至少填滿四分之三的「四分之三缸」條例。
除此之外,馬國也在2011年6月15日開始禁止所有外國註冊車輛添購受政府津貼的RON 95汽油,在此之前,駕駛外國註冊車輛的馬國人仍能通過出示馬國身份證(MyKad)添購上述汽油。換句話說,無論是新加坡人或馬國人駕駛的新加坡註冊車輛在馬國添油時只能添購RON 97或以上級別的汽油。
新加坡寶馬加 RON95汽油「中招」
本周一(13日),一台新加坡註冊的寶馬轎車就因為在馬國添購不符規定的RON 95汽油而「中招」。馬國柔佛貿消部通過其官方面簿貼文指出,該部在新山一帶的一家油站「人贓並獲」抓到一台新加坡註冊車輛添加馬國政府津貼的RON 95汽油。
柔州貿消部執法主任海魯安華告訴《中國報》,有公眾通過電子投報系統舉報油站業者未遵守條例,將受補貼的RON 95汽油售賣給外國註冊車輛,該局因此派員前往現場調查。

新加坡註冊的寶馬轎車被「人贓並獲」抓到非法添加RON 95汽油。(柔州貿消部面簿)
據悉,油站業者將在馬國1974年供應監管條例第12A條文及1961年供應及控制法令下接受調查,至於該新加坡註冊車輛的車主則不會受到對付。
考慮到新加坡車主未必知曉馬國「外國車不能添RON 95汽油」的規定,馬國當局只對付明知故犯售賣RON 95汽油給外國車輛的油站似乎也在情理之內。然而,安全下莊的寶馬車主也引來本地網民的撻伐:
「有錢買車!沒錢在國內打油?很丟臉。」

「駕寶馬!貪小便宜,害死人!」

「開什麼玩笑!寶馬還加RON95?丟我們新加坡人的臉……」

也有部分網民聲稱,一些貪小便宜的本地車主通過跟油站員工勾結,或自己偷添的方式添購價格較便宜的RON 95汽油的舉動也是時有所聞:
「此事一開始就發生了,不知有多少新加坡車輛在大馬各地打油時,趁油站沒人注意而快手快腳偷打當地政府津貼的汽油,更有些車主還與油站服務員勾結並索取好處而吃裡爬外……」

「在jb已見怪不怪,現在才捉到算遲了。」

「……有些外國註冊的車主明知故犯,結果就跟馬國的油站業者吵架!駕那麼豪華的汽車卻為了區區的馬幣幾毛錢失儀態!丟臉!」

都說到貪小便宜這個份上了,就不得不提部分新加坡車輛在新山添油時展現「kiasu」心態的「奇景」。「江湖上」流傳著一個謠言,只要在添油時來一招「天搖地動」,就能讓油缸的空氣少一些,因而可多添一點油進去。這門秘技聽在一些「kiasu」車主的耳里,自然如獲至寶,群起而效仿之。於是,開始出現下列許多匪夷所思的「奇景」:
左右搖擺不夠,後來還有人發明了一招「老漢推車」(推的真的是車,別想歪):
看到他都推到滿頭大汗了,擦了汗卻仍然堅定地苦幹,紅螞蟻真是欽佩。
不過顯然「左右」和「前後」搖擺不夠力,有人進一步將省油技巧提高到「七上八下」的境界:

(原影片請點擊紅螞蟻網頁查看)
嗯……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渺小,但團結力量大,大家一起用力……搖啊搖……:

(原影片請點擊紅螞蟻網頁查看)
專家:搖車多添油的效果根本不大
不過話說回來,搖得如此天昏地暗,還得忍受後面等待添油的車子投以的白眼,真的有用嗎?
《星洲日報》報道,受訪的汽車專家異口同聲提醒諸位車主真的別再「折磨」自己的愛車了,無論搖到幾級「車震」,至多也只能多添1%的汽油而已。而多添1%的汽油,相等於只省下大約1新元。
永利盛汽車私人公司執行董事陳俠發告訴《星洲日報》,一邊添油一邊搖車的實際意義不大,讓車主誤以為能夠添更多油的其實都是心理因素作祟:
「車主或許認為這麼做,可讓汽油流到前方的引擎,讓引擎吸收油後添得更多,雖說這樣做不會對車輛造成傷害,但引擎能吸收的油量微不足道,根本沒必要這麼做。」
新加坡車業公會會長梁添丁則表示,添油過程中會產生些許氣泡,導致油箱在未加滿前會觸發感應器,使油泵跳開。許多車主認為通過搖晃或猛力按壓車子就能消除氣泡,使油箱可以容納更多的汽油。
然而, 梁添丁強調劇烈搖晃車子能讓油箱多添的油量其實非常有限:
「一般轎車油箱容量約50至60公升,搖晃車子最多只可增加百分之一,大約500毫升,按照市面上的油價,省下1元左右。」
紅螞蟻覺得,搖車消耗的體力說不定得讓車主需要通過喝一瓶運動飲料或飽食一餐才有辦法補回,算下來其實也蠻不符合成本效益的。
《南洋商報》早前也曾報道,美國環境保護局網頁的資料顯示,車子的油缸無法完全填滿其實是一項安全設計。油缸里的空隙是為了讓汽油有膨脹的空間。
油缸裝太滿可能導致油缸漏油,溢出的汽油非常容易蒸發併流入汽車的蒸汽系統,導致系統損壞。如此一來,將造成汽車的功能減退,排氣量增高,進而造成環境污染。

油缸不能填滿是一種安全設計。(星報)
搖車添油看來實在是利大於弊,在公眾場合搖車的行徑看起來畢竟有點滑稽,也不太雅觀,如果有多餘的體力搖車還不如多做幾組伏地挺身,保持身體健康。「Kiasu」也要「Kiasu有道」,希望下次這些「搖車」的視頻能夠越來越少,別再貽笑大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