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和2001年服役的四艘新加坡海軍141米長的「持久(Endurance)」級登陸艦,也將被未知數量的更大,裝備更好的聯合多任務艦(Joint Multi-Mission Ship,JMMS)取代。截至目前為止,新加坡國防部尚未發布有關這些船隻的任何信息,儘管根據其獲得本國海軍造船合同的良好歷史記錄,新加坡技術工程海洋公司(ST Enginerring Marine)被一些防務觀察員視為JMMS計劃的主要競爭者。該公司正在提供基於「持久」級平台設計的演進版本——Endurance 160/170兩棲攻擊艦(Landing Helicopter Dock,LHD)。

Endurance 160兩棲攻擊艦模型
作者註:LHD按照英文字面意思直接翻譯為「登陸直升機船塢艦」。但它首次應用是被用於命名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所以在這裡使用「兩棲攻擊艦」的譯法。
14500噸級的Endurance 160設計早在2010年就首次公開。這是一艘163.7米長的船隻,擁有一個可以容納多達五架中型直升機或兩架重型直升機的飛行甲板,機庫空間和維護設施可以支持多達七架主旋翼可以摺疊的中型直升機,位於船尾的下沉式甲板最多可容納四艘登陸艇。除了直升機之外,該船還將配備設備齊全的醫療設施,並能夠運輸各種重型/輕型輪式和履帶式車輛。
更大的Endurance 170設計於2017年亮相。該設計的滿載排水量約為17000噸,擴大的機庫空間可以容納多達10架中型直升機。該設計還有改進的武器系統,包括一門76毫米主炮,四門30毫米副炮,兩個反飛彈發射器,以及一個裝填地對空飛彈(Surface-to-Air Missile,SAM)的16單元垂直發射系統。

Endurance 170模型,透明的飛行甲板可以清楚的看到機庫的布置
這並不是說像法國海軍集團企業的米斯特拉爾(Mistral)級力量投送和指揮艦那樣的外國設計就沒有競爭力。RSN對於法國海軍集團企業的隱身型護衛艦「拉法耶特(La Fayette)」級設計有著非常好的使用經驗和反饋,因為這種設計構成了它當前主要水面作戰艦隻——「可畏(Formidable)」級多任務護衛艦的基礎。
新加坡海軍在2020年前使所有八艘新的「獨立(Independence)」級沿海任務艇(Littoral Mission Vessels,LMV)具備作戰能力的計劃仍然按照預期順利執行。這種由新加坡工程海洋公司建造,源自瑞典薩伯公司「靈活巡邏(Flexpatrol)」巡邏艇設計的新船,將取代其目前的「無畏(Fearless)」級巡邏艇。第八艘也是最後一艘LMV——「無畏(Fearless)」號,於2019年1月開工。

相對於「無畏」級巡邏艇,「獨立」級LMV更大、更強,可船員更少
「獨立」級沿海任務艇排水量1250噸,最高時速27節,航程3500海里。裝備一門76毫米火炮(射程16公里,射速每分鐘120發),裝備12.7毫米機槍的遠程遙控武器站(每分鐘射速450-550發),MDBA公司的「米卡(Mica)」防空反導飛彈(射程20公里,可以同時攻擊6個目標)。它還有一個可以起降中型直升機的飛行甲板,但沒有機庫。最特別的是,該船可以根據需要搭載6個20英尺貨櫃的任務載荷,譬如醫療器械,(反)水雷戰設備等。
新加坡空軍
到2030年,新加坡共和國空軍(Republic of Singapore Air Force,RSAF)預計將取代其在20世紀90年代購買的40架洛克希德·馬丁第50/52批次F-16C/D戰鬥機。這些飛機目前正在進行中期升級(Mid-Life Upgrade,MLU),將獲得一系列增強功能,包括新的有源相控陣(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AESA)雷達——估計是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AN/APG-83可擴展敏捷波束雷達,以及更新的航空電子設備,包括Link-16數據鏈路。該升級工作於2016年開始,將於2023年完成。

新加坡空軍第145中隊裝備的F-16戰鬥機,美國已經批准了一億三千萬美元的新加坡F-16升級計劃
黃永宏博士在演講中透露,新加坡國防部將對一個包括購買四架洛克希德·馬丁F-35「閃電II」聯合攻擊戰鬥機(Joint Strike Fighter,JSF)和另外八架購買選擇權的初步採購合同進行進一步評估。儘管之前的媒體報道曾表明新加坡可能對F-35B短距離起飛和垂直著陸(Short Take-Off and Vertical Landing,STOVL)版本感興趣,但黃永宏並沒有指明RSAF具體評估的飛機型號細節。

對於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而言,F-35B STOVL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他說:「我們已宣布計劃用F-35替換將在2030年後淘汰的F-16戰鬥機。如果計劃從現在開始到完全實現大約需要十年左右時間,這將意味著在2030年新加坡空軍的戰鬥機機隊將僅由F-35和F-15SG組成。」
這一對未來作戰飛機的組合將獲得來自空中客車A330多用途加油運輸機(Multi-Role Tanker Transport,MRTT)的支持,該飛機將取代老舊的KC-135R「同溫層加油機(Stratotanker)」。當前,至少有兩架MRTT已經交付。

新加坡空軍的A330-MRTT加油運輸機
新加坡空軍還將從2020年開始用空中客車直升機公司的H225M中型直升機和波音公司的CH-47F重型直升機取代其現有的AS332M「超級美洲豹(Super Puma)」和CH-47D/SD「支奴干(Chinook)」機隊。同時,其現役的「赫耳墨斯(Hermes)」450戰術無人機和「蒼鷺一型(Heron 1)」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也將在未來幾年內逐步被新平台替換。

新加坡空軍當前裝備的CH-47SD重型直升機
新加坡空軍將繼續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來改進其綜合防空(Integrated Air Defence,IAD)網絡,將幾種新的雷達系統投入使用,包括: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Isarel Aerospace Industries,IAI)公司的「埃爾塔(Elta)」E/LM-2084多任務雷達(Multi-Mission Radar,MMR)和泰雷斯-雷聲系統(Thales-Raytheon Systems)公司的 「地面霸主(Ground Master)」200在內的陸基雷達,以及部署在其兩個新的55米TCOM浮空器上的E/LM 2083浮空器機載預警雷達。

新加坡空軍裝備的以色列航空航天公司的「埃爾塔"E/LM-2084多任務雷達

泰勒斯-雷聲系統公司的「地面霸主」200雷達

新加坡空軍的浮空器預警系統
這些雷達由DSTA自主開發的作戰管理系統(Combat Management System,CMS)管理。該系統不僅通過融合來自多個傳感器的信息,可以呈現非常詳細的實時空中態勢圖像,而且還旨在提高防空人員響應來襲威脅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新加坡未來的防空體系
2018年3月,新加坡軍隊裝備的MBDA公司「紫菀」30陸基中程防空飛彈(Aster 30 SAMP/T,法語:Sol-Air Moyenne Portée/Terrestre)系統的第一張照片被曝光。新系統將用於替換經過升級,老舊的雷聲公司MIM-23B改進型「霍克「(I-HAWK,Improved Homing All the Way Killer,意即「全程導引殺傷器」)飛彈系統。後者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服役,由第163中隊運營。紫菀30飛彈系統將補充以色列拉法爾先進防務系統(Rafael Advanced Defense Systems)公司在2012年交付的中短程SPYDER地對空飛彈系統。
作者註:SPYDER系統是「Surface-to-air PYthon and DERby」的縮寫,它是一種由拉法爾先進防務系統公司在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的協助下開發中短程移動防空系統。作為一種低空,快速反應的地對空飛彈系統,能夠有效對抗飛機,直升機,無人駕駛飛行器,無人駕駛飛機和精確制飛彈藥。 它提供要地防空,為戰鬥區域的機動部隊提供點和區域防禦。該系統可以安裝在各種通用卡車上,從地面發射同一家公司的「蟒蛇5(Python-5)」短程和「德比(Derby)」中程空對空飛彈。

新加坡軍隊的MBDA公司「紫菀」30陸基中程防空飛彈已經服役

新加坡裝備的SPYDER系統可以發射「蟒蛇」-5和「德比」兩種飛彈
總結
雖然僅是一個小小的城市國家,具有重要地緣政治地位把守著馬六甲海峽咽喉的新加坡長久以來一直居安思危,把發展一支強大而精幹的武裝力量作為維持其獨立自主的基石。根據新加坡國防部的發展計劃,到2030年,我們將見到一支煥然一新的陸海空武裝部隊,繼續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保持領先和影響力。

2030年之後的新加坡武裝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