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在同性戀、墮胎等涉及道德判斷的相關課題上比起20年前雖然更開放,但社會整體價值觀仍趨於保守。不同世代之間在這些課題上的價值觀取向也有明顯差距,預示代際的矛盾與拉鋸將加劇。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社會研究室(IPS Social Lab)前天(2月3日)就最新的2020年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發表對本地的調查結果。調查顯示,約六成新加坡人認為同性戀和墮胎屬於不正當行為。
世界價值觀調查第七次對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進行價值觀調查,並探討這些價值觀如何影響社會與政治生活。我國曾在2002年和2012年參與第四和第六次調查,去年再次參與並有2012名來自不同年齡層、教育背景和收入階層的新加坡人接受了訪問。訪問工作在去年阻斷措施實施之前完成。
比起2012年,我國社會價值觀整體趨向保守,但相比2002年則較開放,顯示人民過去20年里價值觀出現搖擺。
以同性戀為例,該課題的平均統計指標在1到10之間達3.48,比起2012年(3.49)略微下滑,但比2002年的2.37高,顯示社會價值觀在這個課題上已比20年前更開放。
社會價值觀的搖擺,也反映世代之間價值觀的對撞。不同年齡層對同性戀的態度呈現明顯差距,認為同性戀不是正當行為的21歲至35歲國人占36.7%,但這個比率在36歲至50歲國人(53%)和51歲至65歲國人(74.4%)群體中明顯較大,在65歲以上國人中更高達84.9%。

調查也針對個人優先關注事項、家庭與性別、經濟與就業、政治與治理等主題收集看法。在個人優先關注事項上,受訪者普遍認為家庭比起生活其他方面更重要,認為家庭在生命中占重要位置的人多達92.1%。
不過新加坡人對工作的重視則明顯下滑。2002年,認為工作占據重要位置的人占90.8%,但最新一輪的數據顯示,這個比率已降至82.6%。
此外,近四成民眾認為工作不應犧牲自由時間。這個比率在亞洲國家和地區中偏低。但與此同時,近八成的新加坡人也對「人不工作就會變懶」的說法表示認同。
報告指出,這顯示新加坡人雖然正面看待工作,卻不想讓工作吞噬生活,並想把時間留給其他事項。
調查也發現,約八成的民眾認為,成年的孩子有義務長期照顧父母。新加坡社會對孝心的重視也較多數國家和地區高,多達86.2%的本地受訪者指出,他們的人生目標之一是讓家長以他們為傲。
預示代際之間未來將有更多摩擦
領導此次調查的社會研究室主管馬修博士(Mathew Mathews)昨天在線上說明會向媒體指出,價值觀和期許上的差距,預示不同世代之間下來幾年會有更多的摩擦。
「除了道德觀念上的不同,年長和年輕一代之間在經濟增長和對工作的看法也出現拉鋸。慶幸的是家庭觀念仍然很強,孩子也想讓父母滿意。所以這個過程中,會出現某種協商,以找出對各方都可行的方案。」
記者:藍雲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