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16日訊)新加坡內政部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指出,每10名受訪新加坡人當中,就有6人曾碰上詐騙案,年齡介於20到39歲的上班族群落入騙局的風險較高。
根據新加坡內政團隊行為科學中心從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向4043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展開新加坡首個關於詐騙案件的調查,從中發現年齡介於20到39歲的上班族群落入騙局的風險比率較高。
調查顯示,4043名受訪者當中,93%並沒有上當受騙,僅7%真的被騙,其中45%不是第一次被騙。
沒有上當的人士當中,37%表示從沒遇到任何騙局,45%表示從不上當,11%表示自己差一點就上鉤了。在7%的受害者中,有3%多次被騙上當,剩餘的4%表示曾經上過一次當。
新加坡內政團隊行為科學中心的助理局長,也是心理學家蔡曉婷指出,雖然上班族群只占受訪人數的1/3,但卻占了受害人數的將近一半。
「不僅是年長者受騙,年輕國人也遭騙局。由於人們非常活躍於線上活動,他們更輕易受騙。我們希望人們能保持警惕,彼此提防,以免更多人受騙。」
蔡曉婷表示,新加坡人受騙有五大原因。一,冒險的態度和特質;二,持有自滿的態度;三,吸收的防範詐騙策略信息不足;四,缺乏責任感;五,很少舉報騙局並尋求幫忙。
「受害者不僅被騙取錢財,個人社交媒體帳戶資料也會被騙走,心靈和感情也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