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4日報道,一名新加坡獨資經營者在一年來少報128萬元收入,逃稅超過24萬元,結果被判六個月監禁和繳交74萬零978元的罰金,相當於他逃稅額的三倍。

根據案情,被告是獨資經營者,他主要負責為向SMS Machinery私人有限公司購買機械的顧客,提供申請生產力與創新優惠計劃津貼(Production and Innovation Credit,簡稱PIC)的諮詢服務。
基於機械種類和申請津貼的不同,他一般收費500元至4000元,但他卻少報其中大部分的收入。
調查顯示,被告在2015年至2016年間,賺取超過159萬元,他卻只申報約31萬6565元,其餘的128萬零895元則未申報當局,從中逃稅24萬6992元。

而新加坡國內稅務局也提醒了廣大民眾,逃稅是十分嚴重的罪行,新加坡當局將堅定的查控逃稅者。任何人一旦被指控逃稅,都可能面臨坐牢或罰款可高達相當於逃稅額四倍的罰金,或兩法並行。
新加坡稅務
政府的正常開支預算,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需要大量的金錢投入,為此,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規劃——稅收是國家收入的重要環節,這是毋庸置疑的。
稅率的制定也十分考究,過高會導致民生問題嚴峻,資本流出,還會催生出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降低政府的評價……而過低則會導致政府的財政緊張,預算不足,各國都在摸索著尋找適合本國的合理稅率區間。

但同樣的,稅也可以作為貿易的武器來使用,或保護本土產業實行貿易保護,或吸引外資推動對外貿易,因為世界各國都有稅收,而資本總是趨利避害,稅收越低,就意味著利潤越高,所以許多國家為了吸引外資,都會極大的降低對外貿易的稅率。

新加坡是著名的低稅國家,這體現在新加坡的方方面面,並且由於新加坡地靠馬六甲海峽要樞,同時是東南亞最大的造船基地,最大的海港之一,新加坡這數十年來吸引了無數外資湧入,整個新加坡都在享受著外資融合的紅利。
對國外企業徵稅時,新加坡的稅率不會超過20%,這在國際上都是十分低廉的水平,可以說在這裡投資建廠本身就是十分合算的商業行為。
代價
我們之前提到過,稅收不論過低還是過高,都有其弊端,而新加坡的低稅也並不是只帶來了好處,實際上在新加坡,低稅也同樣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無法根除,即便在未來許多年,也會是新加坡為之頭疼的存在。
首先就是社會福利問題——實際上在2000年左右,新加坡的國民人均生產總值就已經突破了3萬美元大關,已經進入了已開發國家序列,甚至相比許多已開發國家「守門員」,其GDP還要有所超越。

但在公民社會福利之上,新加坡卻是已開發國家中的墊底水平,而且並沒有緩和的跡象。究其原因,只是政府缺少資金去投入社會福利,因為低稅,新加坡政府的財政收入遠遠沒有許多已開發國家政府多,也就沒有太多在福利方面的開支。
而我國稅率屬於中等水平,由於體量巨大發展迅速,國家的財政收入十分充沛,在扶貧、醫保、助學、賑災方面資金都十分充裕,與之相比,新加坡就相形見絀了,畢竟稅收在一定程度上「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低稅率是一定會有其代價的。

另一方面,就是關乎每個人利益的問題了——在新加坡,退休年齡已經被鎖定到65歲,甚至還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可以說新加坡並不適合養老。
退休年齡節節攀升,除了低稅率導致國家財政緊張,不足以養活老人這個原因以外,更因為新加坡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而生育率卻屢創新低,老齡人口不斷攀升就意味著退休人口是巨大的財政負擔,對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轉有著嚴重的滯後效應。

另一方面,就是關乎每個人利益的問題了——在新加坡,退休年齡已經被鎖定到65歲,甚至還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可以說新加坡並不適合養老。
退休年齡節節攀升,除了低稅率導致國家財政緊張,不足以養活老人這個原因以外,更因為新加坡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而生育率卻屢創新低,老齡人口不斷攀升就意味著退休人口是巨大的財政負擔,對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轉有著嚴重的滯後效應。

最後,低稅還會有一個隱性的負面效應,那就是國家喪失了對本土產業的保護——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也許很多小國(包括新加坡)對此都已經不再納入考慮,但我們也要意識到,我國的進出口稅率,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國有企業的發展。
就以美國為例,為何在今年,美國會颳起貿易保護的風來?就是因為我國的低價商品大量傾銷出口到美國,導致其本土產業受到極大的衝擊,美國是資本控制的國家,資本受創,必然會設法反抗。

對於中國、美國這樣的大國來說,我們幾乎擁有全產業鏈,每一個環節受創都會是毀滅性的,而對於許多體量小、注重對外貿易的國家來說,擁有本土製造業的意義並沒有如此重大,甚至有些小國在「去製造業化」的路上越走越遠。
這樣做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依賴對外貿易,就會成為仰人鼻息的存在,無法真正的掌握、左右國際風向,也很難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條,一旦國際局勢突變,整個國家的金融穩定就有可能被破壞,我們要清楚這一點,才能更好地理解不同國家的定位與發展。

無論如何,遵紀守法為先——稅收是一個國家的根本,納稅也是居民的義務,不論在哪個國家,都要遵守其法律納稅守法,這並不是可以考慮或商量的問題。
而更深層次的說,新加坡既然是低稅國家,那麼每一筆稅收對其就更加重要,再加上新加坡體量小易於管理,逃稅的風險與獲利是完全不成正比的,我們要引以為戒,加強稅務意識,貢獻出身為守法民眾的稅務支出,在新加坡,逃稅真的沒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