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Wikipedia)
多年以來,跨境煙霾幾乎每年都會「造訪」新加坡。根據東協氣象中心(ASMC)預測,今年7月到9月,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部分地區可能比往年更乾燥,導致森林火災風險劇增。林火所產生的煙霾,可能隨著季風捲土重來,影響新加坡的空氣品質。
為了應對這個情況,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和衛生部根據每小時懸浮顆粒PM2.5指數,首次推出對應的煙霾防護指南,讓居民清楚什麼時候該避免出外。
人們可通過www.haze.gov.sg或myENV手機應用程式查看這份指南,以及最新的PM2.5指數。

(一小時PM2.5濃度,圖源:www.haze.gov.sg)
什麼是PM2.5?
PM2.5指的是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是煙霾出現時的主要污染物質。從2016年開始,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就將煙霾情況以當前一小時PM2.5濃度為基數分為四個級別,不過當時並沒有提出具體個人活動的建議。

(新加坡環境局推出對應的煙霾防護指南,圖源:www.haze.gov.sg)
根據本次推出的煙霾指南,當局建議人們在濃度最低的一級時,可正常外出,進行跑步等活動。但在最高的四級,人們應避免出外活動,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兒童和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等高危群體。
如果在短時間內,暴露在PM2.5濃度較高的環境時,人會出現頭痛、胸痛、眼睛及喉嚨不適等症狀。若長期暴露在PM2.5高濃度的環境,可能會增加呼吸道疾病、肺癌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但PM2.5指數屬於短時效性,易受天氣影響,一天內可能會不斷發生變化。環境局建議,人們如果想要安排未來幾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應該密切留意一小時PM2.5指數。

(24小時空氣污染指數(PSI),圖源:www.haze.gov.sg)
另外,如果想要計劃第二天的戶外活動,則可參考24小時空氣污染指數(PSI),了解第二天空氣品質的整體素質。

(可通過myENV手機應用程式查看最新的PM2.5指數和煙霾防護指南。)
跨境煙霾的威脅

(圖源:Unplash)
雖然新加坡今年的降雨量高,但是隨著印尼步入旱季後,目前已經有三個省進入森林大火的緊急狀態。雪上加霜的是,印尼政府因為受到冠病的衝擊,減少防控林火的預算,缺乏人力資源阻止人們趁機燒芭開墾,災情令人擔憂。
而新加坡智庫新加坡國際事務學會(SIIA)的報告預測,新加坡遭遇像2015年或2019年那樣大規模跨境煙霾的風險為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