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航空業何日再起航

2020年08月13日   •   3萬次閱讀

這是經濟復甦的重要力量,全球GDP約有10%來自旅遊業,其中大部分依賴於航空旅行。鼓勵人們再次安全飛行將是拉動經濟強勁增長的動力。」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為遏制新冠疫情而實施的國際旅行限制,已致全球23家航空公司倒閉。

這23家航空公司包括印度德干航空公司、加拿大喬治亞航空公司、義大利航空公司、土耳其阿特拉斯環球航空公司、秘魯哥倫比亞航空公司、美國指南針航空公司、義大利歐內斯特航空公司、英國弗萊比航空公司、阿根廷拉塔姆航空公司、奧地利歐洲勒韋爾航空公司、美國邁阿密國際航空公司、泰國酷鳥航空公司、智利One Airlines、美國拉夫恩航空公司、南非航空公司、德國太陽快運航空公司、厄瓜多國家空運公司、虎航澳大利亞公司、美國跨州航空公司和維珍澳大利亞航空公司等。

歐洲最大航空集團法航-荷航集團27日宣布,即日起至2021年年底,法國國內航班將減少40%,一些目的地將關閉。德國漢莎航空公司日均客運量從疫情爆發前的35萬人次降至不足3000人次,旗下760架飛機中約700架暫時停飛,第一季度虧損12億歐元,第二季度預計虧損更多。

英國航空公司母公司國際航空集團第一季度虧損16.8億歐元。法航-荷航集團表示,目前每天損失約2500萬歐元,公司的現金流將於6月耗盡。負債纍纍的美國航空公司目前的目標是在下個月底之前將損失降至每天5000萬美元。

隨著需求減少、訂單取消,以及疫情導致工廠停工,航空產業鏈上游的飛機製造商和供應商也難免受損。

法國空客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有66架飛機訂單被取消,1至4月飛機交付量僅為136架,同比減少約100架。空客已宣布下調三分之一產量以適應市場變化,這是空客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產量調整。

有專業人士表示,飛機製造商對改變產量非常謹慎,空客這一減產決定,表明空客預期飛機市場需求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都將處於低迷狀態,也結束了空客超十年產量持續提升的時期。

空客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波音公司情況更糟。

1月和4月波音都是零訂單,一季度飛機訂單取消量達196架。波音一季度凈虧損6.28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凈利潤為21.5億美元。波音3月就開始尋求政府援助,7月27日又宣布今後幾周將裁員超過1.2萬人。

航空發動機生產商也受到供應鏈斷裂和停工的衝擊。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是歐洲最大的航空發動機企業,其在4月初宣布放棄今年盈利目標、交付目標、現金儲備目標並停止股東分紅後,本月20日又宣布裁員9000人。

由於行業前景黯淡,資本市場上航空股也遭到拋售。美國知名投資人沃倫·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4月已經清倉美國四大航空運營商股票,巴菲特坦言自己先前投資航空運營商是「誤判」,對航空運輸業而言,「世界變了」。

整個航空業遭遇「至暗時刻」。美國業內人士表示,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比「9·11」恐怖襲擊還嚴重,因為影響是全球性的。航空業困局短期難以逆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開源節流,以求自保。

航空業屬於典型的重資產企業,因航空公司需要支付龐大機隊的租金和利息、機場登機口的租金,以及機組人員的工資。在負重累累的情況下,航空公司必須降低成本,保證其運營現金流轉,以減輕資金耗盡破產的風險。

為此,全球航空公司採取了包括裁員停薪、延期支付租金及股息、減緩飛機生產速度甚至變賣飛機等一系列的措施,而各國當地政府也出手援助。

美國,美聯邦對航空業的救助金覆蓋了總勞動力成本的三分之二。據估計,該行業多達三分之一的人將被裁員,受影響的職員大約有750,000名,包括飛行員、空姐、行李搬運工、機械師等。

新加坡航空(SIA)最大股東是政府控股的淡馬錫集團,該集團計劃通過發行新股作為國家援助計劃以籌集90億美元的流動資金,並對1萬名員工實行強制性的無薪假期。

對於民營航空來說,如果沒有政府出手援助,破產是必然。中國第四大航空公司海航集團(私企),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虧損總計20億美元。為了償還巨額債務,海航未來可能面對被中國三大國有航空公司——南方航空、東方航空和國際航空收購的局面。

即使如此,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國際航空業需求或需5年才能恢復至疫前水平。

航空業是現代人賴以生存的交通生命線,也是受到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之一。只希望,航空公司們能夠挺住,堅持到可以重新起航的那天。

資料來源:

1. 新浪財經:全球航空業一片灰暗 中國航空公司卻在逐漸恢復

2. 艾媒網:「寒冬」下的航空業:全球23家航司倒閉

3. 走出去:疫情之下,東南亞航空業何去何從?

4. 聯合新聞網:疫情重創航空業 新航逾6000名員工放無薪假

5. 國際航協:全球航空業 2020 年將虧損 843 億美元

6. 時代財智:疫情重創,航空業3年難復元

7. 財經觀察:遭遇史無前例衝擊 全球航空業忙自救

-END-

上一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