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新加坡都被認為是治安好,生活安全的城市。
但是,據統計,過去5年,新加坡警方平均每年會接到2500名失蹤人口通報案,約8成的人可以被尋,而剩下兩成尋不回來的人口很可能變成懸案。
新加坡歷史上曾發生過多起著名的失蹤案,更離奇的是,這些失蹤案至今懸而未決,成為了盤旋在新加坡上空都市傳說。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新加坡三大離奇失蹤案不為人知的來龍去脈。

01. 新婚准醫生雅典失蹤案
2011年9月25日。當時只有28歲的國大醫科四年級研究生郭良進,在受邀飛去希臘雅典參加科研會議兩天後,離奇地在人間蒸發。
同齡的新婚妻子蕭淑萍當年接受採訪時說,郭良進在9月26日抵達雅典,入住市中心的黃金時代酒店。剛開始的兩天他們有通過電子郵件聯繫。
她展示丈夫在9月27日凌晨3時發給她的電郵,他在電郵中跟妻子繪述當天發生的趣事,內容完全沒有異常。由於當時他們才剛新婚兩個星期,感情恩愛甜蜜,郭良進在電郵末還不忘補上一句「保持聯繫,愛你。」

讓蕭淑萍意想不到的是,丈夫在這封郵件之後便跟她斷了聯繫,從此音訊全無。
她一連幾天沒收到郭良進的消息,心裡越來越不安,她聯絡丈夫同學後發現,原來他並沒有出席三天的科研會議。
很快,在郭良進的失蹤新聞在新加坡本地見報當天,焦慮的蕭淑萍便跟隨著郭良進家人飛到雅典千里尋夫。
雅典警方發現,郭良進失蹤隔天,其手機曾在距離雅典偏遠的小鎮發出訊號,幾天後還有人利用他身份上網確認回程班機。

蕭淑萍這位年輕新娘在雅典當地苦苦尋找,甚至在雅典電視上哭求公眾提供丈夫的信息,希臘警方在雅典及附近島嶼展開大規模搜索,國際刑警也貼了尋人啟事。
不過,蕭淑萍和家人在兩個星期後仍遍尋不著他。
這起失蹤案震驚本地及希臘的民眾,公眾紛紛熱議幾個可能性:郭良進可能被歹徒搶劫殺害、受困希臘小島、或者自行鬧失蹤?警方極力朝這些方向調查,卻得不出任何結論。

如今九年已過去,這位準醫生為何會離奇消失,依然是個謎。
一個大小伙子就這樣突然失蹤,留給他的家庭的是無盡的創傷,和無法停止的思念。
郭良進失蹤這九年,他的母親幾乎每年都會照例在臉書上祝兒子「生日快樂」。
每年8月22日,是郭良進的生日,就算兒子不在身邊,他的母親依然銘記在心。她會在生日貼文中分享郭良進的照片,有些是活波可愛的嬰兒照,有些則是帥氣十足的少年時期照片。
還會附上一句: 「寶貝,身體健康,心想事成,爸媽愛你。」

對這個母親來說,無論兒子在哪裡,都希望讓他能感受到母愛與思念。
除此之外,郭良進的學術導師也在他失蹤後,繼續幫他完成論文,協助他達成心愿。
郭良進失蹤時是一名准婦產科醫生,論文是探討亞洲女性早期流產的風險因素,失蹤時內容已撰寫近九成。
三名論文導師花近兩年的時間整理並完成論文,將郭良進列為主要作者,投函醫療期刊。
這篇論文最終在2013年8月的《新加坡醫療期刊》刊登,讓郭良進的家人朋友引以為傲。

只是很可惜,9年過去了,郭同學至今沒有消息。他的家人和朋友也永遠無法放下這份牽掛。
02. 麥當勞男童雙雙失蹤案
新加坡另一起最著名的離奇失蹤案莫過於麥當勞男童失蹤案,案發之後,案件進展一波三折,不時重回公眾視線,牽動民眾的心。
1986年,兩名12歲的小學生卓鴻發與郭振安雙雙神秘失蹤。如今30年過去了,兩人還是不知所終,是死是活,仍是個謎。
當時,麥當勞快餐店懸賞10萬元給提供線報,還出錢印刷尋人海報,張貼在全島各處。因此此案在民間被稱作:麥當勞男童失蹤案。

1986年5月14日中午12時。紐頓路附近某間小學開始上課,老師點名後,發現卓鴻發與郭振安缺席,可是,郭振安的書包卻放在他的座位上。
這裡說明一下,在2000年代之前,新加坡的小學是兩班制的,也就是上午一波學生,下午又一波學生。
後來2000年左右,由於教育部決定要讓小孩子有多元化發展,於是做出改革,廢除兩班制,改為上午上課,下午活動。
郭振安在當天上午11時30分,在大巴窯住家樓下等校車接他上課。他和13個同學在中午12時20分在學校側門下了車。然後,他獨自朝納福路的方向走去。

他的同學以為他像往常一樣,不是到附近商店買東西,便是找好友卓鴻發一起上課。卓鴻發就住在學校旁邊。
這個熱心的同學主動幫振安提書包到食堂,等到上課時間不見振安,又把他的書包帶進課室。
最後一個見到卓鴻發的是他的媽媽陳玉娟。他們家離開學校僅500米。
陳玉娟在當天近中午時分,聽見愛兒喊了一聲:「媽媽,振安來找我一起上學。」然後便出門了。陳玉娟做夢也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訣!
卓鴻發與郭振安的家人在當天傍晚不見孩子放學回來,心急如焚,跑到學校查問,可是,老師與同學都說兩人沒來上課。卓、郭兩家人始知事情不妙,連忙報警。
警方一接到兩個孩子失蹤的報案,馬上展開搜尋行動,廣派探員,分頭到學校、校址一帶以及卓郭兩家進行查訪。

查案人員最初以為大概是孩子貪玩,逃課到別處玩耍去了,遲點或許會回來。
不過,校方與卓郭兩家人都表示兩人不是翹課貪玩的孩子,而且一向來出門都有交有代,從未發生過類似的情況,他們擔心孩子遭遇了意外,或者是給壞人拐帶去了。
5天過去了,還是不見卓鴻發與郭振安回家,警方只好透過各語文報章、電視台與電台,懇請公眾協助尋找,也呼籲知情者提供線索。
又過了一個星期,卓鴻發與郭振安依然音信全無,陳玉娟與郭振安的父親郭清保都因思念愛子,加上奔波操勞過度,先後病倒。
他們一起通過報章,一字一淚,哭著哀求公眾幫忙。

由於卓鴻發與郭振安年紀還小,失蹤時身上又只有上課的零用錢,警方及時組成專案小組,展開大規模密集搜查行動,可惜最後還是徒勞無功。
警方專案小組從多個角度推斷,總結出卓鴻發與郭振安失蹤的可能性:
一. 離家出走
卓鴻發是家中獨子,郭振安則是唯一的兒子,兩人皆萬千寵愛集一身。
父母對他們有求必應,百依百順,他們沒有理由離家出走。而且案發時兩人身上都沒有帶多餘的錢,因此這個可能性很小。

二. 遭人綁票
專案小組廣泛調查卓郭兩家的背景、交友情況與經濟來源。調查結果顯示,兩家都不是富貴人家,尤其是郭家只有郭清保一人工作,薪水菲薄,僅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至於卓鴻發的母親陳玉娟,雖然有幾間房子出租,收入不錯,但也並非值得綁匪下手的「肥羊」。從案發,卓郭兩家沒有接到任何勒索贖金的電話。因此,綁票的推論也站不住腳。

三. 拐賣出國
新加坡很小,不像中國,如果是人口販子拐帶孩童,必須要想辦法出國轉賣。專案小組人員從移民廳等部門所掌握的資料顯示,沒有兩人出入境的記錄,而且新加坡的海陸空關卡防守嚴密。
卓鴻發與郭振安雖然是小學生,但已經有12歲,不容易任人擺布,即使兇徒用迷藥,但要一下子把兩個12歲的孩童神不知鬼不覺的一齊拐帶出境,也是天方夜譚。
另一方面,假定有人口拐帶集團涉及,這類集團不可能只拐帶兩個孩童,他們應該有一連串的動作。可是,在卓鴻發與郭振安失蹤前後的好一段時期,本地並沒發生接二連三小孩失蹤的案件。

在仔細研究了這幾個推斷與假定後,專案小組卻始終沒有找到實質線索。
在1980年代,這麼大件事的孩童失蹤案前所未聞,警方很重視這個案子,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一有線報立刻著手調查。
警方先後出動近百人到一些外島搜查,也派人前往馬來西亞、印尼與泰國搜尋。卓、郭兩家非常害怕兩個孩子會被犯罪集團打至殘廢,被迫求乞賺錢。
兩童失蹤在民間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一時間人人自危,很多家長都親自到學校接送孩子。
一些學校還採取了嚴密的外客來訪措施,規定除了學生的父母之外,其他親屬來接載學生,都得先辦理登記手續。
然而,幾乎所有的方法都用盡了,卓鴻發與郭振安的行蹤還是如石沉大海,一點兒迴音都沒有。

卓鴻發的母親陳玉娟和郭振安的父母為了孩子日思夜盼,寢食難安,流盡眼淚,積鬱成病。他們跑遍了全島各個角落,每天燒香拜佛,祈求上天垂憐,可憐天下父母心。
陳玉娟黯然的說,在數不清的夢裡,夢見鴻發歸來,撲入她懷裡。夢斷之時,懷裡空空,愛子幻影消失,面對的又是牽腸掛肚的殘酷現實。
「特別是在一些節日與特別日子來到時,例如新學年開學的第一天、母親節、鴻發的生日等,我都會觸景傷情,甚至在觀看電視節目,聽到劇中人在喊媽媽,我內心感到特別酸苦,淚水不由自主流了下來……」
郭清保更是日益消瘦,為了尋子,積蓄耗盡,幾乎傾家蕩產。法律上雖然有規定,一個人失蹤了7年,可以當「死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