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日記 day 26
02.05.2020 星期六
晴
最近對感染病例的數字,沒有感覺了,好像已經麻木了。即使數字降下來了,客工宿舍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查了一下數字新增447例,累計17548例。不過社區感染保持在個位數,政府會從5日開始,逐步調整,放寬一部分條例,比如中醫中藥行,洗衣店,理髮店,寵物用品店等先開放。
早上宿舍管理員打電話過來,說有一個工人頭疼了幾天,需要僱主帶出去看病。原本他們安排了救護車載送,但由於是普通生病,不可以占用資源。好吧,作為僱主,我們責無旁貸,下午去載送工人到小診所看病。本來想去靠近Tuas看的,結果診所關閉,可能是星期六的緣故吧。只好繼續尋找,好不容易在裕廊東組屋區找到來福士醫院的診所。安頓之後,護士讓我先到外面等,可能現在診所也敏感吧,不讓在室內久等。
我只好在車上無聊地滑手機,刷朋友圈,突然看到小X的微信。他在新的國度,還好嗎?腦海里一下子浮現出他的身影。認識小X,那是2013年的事了。那時候我在新國大讀書,學校的定點宿舍酒店就在克拉瑪頭邊的Swissotel酒店。班上同學大多來自中國大陸,也恰好酒店對面新開了第一家海底撈,因而經常在那聚餐。
學校里有門課,其中的案例分析叫《海底撈你學不會》,是黃鐵鷹老師寫的,講張勇如何用創新的管理模式,用服務打動客戶,在全國開火鍋店的故事。突然發現我曾經去上海吃過,人很多很擁擠,不過服務員確實很不錯,不過那時候感覺服務的過於熱情,經常過來打斷我們說話。

所以對海底撈來新加坡的到來和國際化道路,大家拭目以待,畢竟新加坡的服務「江湖傳說」也不懶,而且這裡氣候炎熱,吃火鍋會不會水土不服呢。
2013年剛過完農曆新年,公司開業當天,我就帶著所有辦公室人員一起到海底撈吃火鍋,也寓意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撈個風生水起。華人都習慣圖個吉利。 大家剛落座,上來一個年輕服務員,小伙子,個頭不高,很瘦,很乾練帥氣。不過可能剛來吧,顯得有點過於緊張熱情。吃飽喝足後,我就拿出隨身攜帶特意從中國買的書,給員工一人發了一本《海底撈你學不會》,並鄭重宣布:「這是一個優秀的企業,被寫進了教科書案例,尤其是如何服務好客戶。今天你們也吃過體驗了,就回去好好看書,每人交一篇讀後感」。
這時佇立一旁的服務員突然開口很禮貌地說:「老闆,可以給我一本嗎?」我聽了吃了一驚,隨後笑著說:「好的,沒問題。拿去好好學,這是一個被北大教授寫進案例的公司,小伙子,好好努力,加油!」我欣然給了他一本書,他也很尊敬的說了一聲:「謝謝!」

後來聽說海底撈烏節路313開分店了,吃火鍋隊伍還天天排長龍,想去見識一下。有一天就和另外一組同事約去吃火鍋體驗。進門落座後,突然跑過一服務員,仿佛認識卻一時記不起叫什麼名,只覺得有點面熟。他倒是笑著叫了聲「老闆好,謝謝你上次送我的書」。哦,對了,是克拉碼頭店的小伙子。原來換來313新店啦,看他服務動作輕快自如很多。最後還送一份水果花盆,精緻細膩。
再後來聽說IMM也開了海底撈,終於來了大西部,有點小興奮。由於靠近公司附近,必須得去體驗一下。不過奇怪的是,海底撈一家一家的開,我就納悶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吃,不就是個火鍋嗎?反正黃老師說了「你學不會」,就管嘴吃就好。
一進門,遠遠就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帶著耳機,穿著深色襯衫,一邊講話一邊端著碗,忙碌穿梭。走近一看,果真又是他。哈哈,真是有緣分。怎在哪都能遇見他,是「前世有緣」還是今生「冤家路窄」,新加坡不大但有幾百萬人口,海底撈不多也開了四五家店了,怎麼就能那麼隨意遇上呢。

看他的穿著打扮,似乎是個經理了。我就誇他,幾年不見升職加薪了啊。他總是謙虛的笑笑說像「大哥」學習。因為靠近我公司,我常去光顧,一是大家喜歡吃海底撈,二是小X能幫忙熱情預定安排。不過我都是選擇中午去吃,一般不需要排隊,也好和他多聊會天。
一來二往,也就更加熟悉了。原來他叫小X,並沒有什麼高的學歷,曾在部隊當過武警,做過保安,怪不得身材那麼瘦練。2012年隨家人來到新加坡,也沒有什麼優勢,英語也不好,只能做個服務員。他說:「陌生的國度,家庭的負擔,只能讓自己更加努力工作。」是啊,「同是天涯淪落人」,誰都是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下南洋打工賺錢,尋求發展。 從最底層服務員做起,從端盤子,抹桌子,上菜開始做起,從如何抓客戶,如何服務好客戶,如何帶領團隊學起,一步一個腳印,其中的艱辛和努力付出,我無從知曉,只知道每次相遇他都有新的進步。有段時間去店裡,看不見他,打聽了其他同事,原來他被公司送去北京學習了。不久之後,他被派去東北部實力達商城去當新店的店長了。坐鎮一方,真為他高興。記得第一次去他新店開張祝賀,他還買單請我吃的飯。
有一次我問他:「你現在是店長了,店裡的設計那麼好,牆壁那麼白凈,就掛上我的幾幅書法吧,免費送你。」他還是靦腆的笑著答道:「謝謝大哥的好意,也非常喜歡您的書法。但是公司的裝修設計風格由專人負責,涉及版權,我無法過問。」好吧,他總是那麼聽從公司的管理和安排,不敢越雷池一步。連我寫他的故事,都一直強調他們有規定不能接收媒體採訪報道。只是我寫的只是私人日記,給我自己看而已。
後來我和他的老闆張總吃過飯,也和李總是同學一起讀過書,但海底撈的成功一直摸不清楚。只知道他們是一群低調而又勤奮的人,永遠給人微笑和快樂,其中的辛苦和努力只有他們自己默默承受。我一直想問他們是如何讓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服務員不斷成長起來勝任一方店長,是如何激勵和培養他們,又如何留住這群奮鬥的員工。他們總是說,「感謝公司給予的平台,是平台成就了我。」我只能又一次請教黃老師,翻書看看,書上說:「海底撈不按資歷和學歷,只按能力的晉升制度是海底撈服務差異化戰略的核心。」我又仔細的把書看了一遍,又對照了一下他管理的店,還是一臉茫然。
就如小X那時候主動索書,或許是投我所好,或許是為了更好服務,但是他後來告訴我說:「大哥,我真的是認真看了這本書,謝謝你!」是的,他不僅看了,還學以致用,還認真實踐出了一番事業。而我的手下員工的讀後感,好像到現在也沒讀到啊。

如今的他,又一次被公司派往新的國家去開疆闢土,目前已經有三個店了。「如果沒有這疫情,肯定不止這三個店」,他說到。這新冠病毒全球影響,將會改變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去年還和他約好坐飛機去他新店裡吃火鍋呢。都怪這病毒,原本計劃在他所在國家的新項目估計也難產了,這跨國「約會」可能也不得不取消了。但希望遠方的小X一切安好。於是翻出微信想給他發個問候。卻在他的朋友圈裡讀到「我們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奔忙著,到了這個疫情的困境中,不妨慢下來,停一停回顧一下。這個停一停可以讓我們歇歇腳,充沖電,也可以靜靜心,順便再回過頭來看看當初我們的出發點在哪裡,然後再看看前面我們的最終目的地在哪裡,人生中的每一步其實都是風景,其中的過程也是有很意義的。為了再一次上路時更輕鬆,有時候也需要停一停,更不能丟了趕路的自己。『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 讀之,頓覺神清氣爽,也似乎領悟許多。他只是千千萬萬個餐飲服務員中的一員,也是眾多新時代下南洋闖蕩中的一員,平凡而又真實,他也常說「比我優秀的人比我更努力,就如大哥你,我沒什麼好寫的」。謝謝你的人生奮鬥,讓我學到了很多。於是提筆記錄一下我們相識的這段緣分。寫你,無關乎媒體,只在乎友情。也不是因為你優秀不優秀,是因為我認識了你,是因為你感動到了我,是因為我從你身上有所領悟,感謝我的生命中有你,加油!疫情之際,「歇歇腳,充充電,靜靜心」。疫情過後,祝福你事業家庭雙豐收,人生更精彩!
大約半個小時後,診所打來電話說由於工人是住在勞工宿舍,並且有咳嗽症狀,按規定需要送醫院檢查,叫我可以先回家了。好吧,這就回家寫日記。 (本故事也許有你的影子,請不要對號入座,也不要妄議猜測,只是故事來源於生活,提煉於生活,感恩我的生活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