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有需求就尋求容易的解決方式、動用更多儲備金是不可取,也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財政部長黃循財昨天(3月2日)在國會總結新財年政府財政政策辯論時,對反對黨提出通過儲備金來應付不斷上升的開支做出反駁。
「每當需要更多資金就動用更多儲備金是相當誘人的選項,但這麼做是正確的嗎?」
針對反對黨領袖、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提出,儲備金條例過去曾修訂,因此現在也能再次修訂,包括調高國家儲備凈投資回報貢獻(NIRC),黃循財說,把財政條例寫進憲法,就是為了確保政府有紀律地量入為出,在照顧到今時今日的需求和為未來需求做準備之間維持公平的平衡。
「我們不應該在一出現需求時就要求更改條例,找容易的出路,避開為應付不斷增長的開銷所須上調的稅務。這不是負責任的做法。」
政府若要推行更多政策,就需要額外的收入。黃循財同意一些議員指出,在擴大收入前,也應更努力放緩政府開支的增幅。
過去10年,政府開銷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5%增至18%。這主要是因為醫療、交通,以及加強就業入息補助(Workfare)等方面的開銷增加。
黃循財說,比起其他發達經濟體,新加坡的政府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已經相對較低,但仍能穩健地取得良好的社會成果。如果到了2030年,我國能把政府開支保持在國內生產總值的20%水平,也就是相比過去10年較緩慢的增幅,這將是相當不錯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