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21》顯示,截止到2020年,我國移民海外的人口已經高達1073.23萬,並且每年都在上漲,是世界上移民人數排行第三的國家。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移民海外,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國內的資產?今天就帶大家詳細盤點一下改變國籍後國內的房產、存款、養老金等資產該如何處理。
01 資產的類型
房屋地產
如果移民海外並獲得其他國家國籍後,國內房產證上名字還有效嗎?答案是有效的,因為國內房產是屬於不動產,所以依然是你的財產。

如果需要出售時,房產交易所會要求你出示身份證和現在的護照是同一個人的證明。首先需要在所在國開具證明,證明所持外國護照上的身份信息與原持有的中國身份證上的身份信息為同一人,然後再到房地產登記中心辦理更名手續,需要帶上相關身份證明、房地產原件等資料。
如果本人不方便回國,可辦理公證委託並經中國駐國外大使館認證,委託給中國律師代為辦理。這時你只需要做一份聲明書,裡面列明之前中國身份證號和新的護照號,同時把兩個證件的複印件附在後面,一起做成公證書,之後送至中國領館認證即可。
合同權益
合同權益包含存款、股票證券、商業保險等資產。改變國籍後,原持有的中國合同權益(包括存款、股票債券、商業保險等),仍享有國民待遇,不會因為移民身份變化而產生任何變化。

公司企業
護照更換,境內公司的自然股東變更國籍,公司的企業性質、持股和繼承都不得改變,據商務部《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中表述:第五十五條,境內公司的自然人股東變更國籍的,不改變該公司的企業性質,持有、繼承方面性質都不改變。

中國對於外資的進入是有準入與審批制度,具體可以借鑑《安全審查行業表》、《產業指導目錄》,因此在中國以其他國籍身份進行投資會有一定的困難。
養老保險
是否可以領取養老金?
改變國籍後是可以領取養老金的。《社會保險法》里並沒有限制只有我們國家的公民才可以參加養老保險,一般外國人在中國正常辦理就業手續,用人單位也應當按照我們國家的規定給外國人繳納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法實施條例:「個人在達到法定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前離境定居的,其個人帳戶予以保留,達到法定領取條件時,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是現收現支、適當結餘,只要繳納了養老保險,就屬於為中國養老事業做了貢獻,只要你不主動放棄,一般是不會喪失領取養老金待遇的資格的。
是否可以銷戶?
改變國籍後如果確定不想在中國辦理退休手續,那麼是可以銷戶的。養老保險銷戶之後就不可恢復,所以必須要簽訂風險告知書,也就是提供申請書。在離境時或者離境後書面申請終止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一次性提取個人儲蓄額,此後不可領取養老金。
02 資產的轉移
移民後資產的轉移主要會遇到兩種情況,第一是針對不同資產的繼承或轉讓,第二種則是在中國的資產向境外轉移。
繼承轉讓

若繼承在中國境內的遺產或者繼承在境外的中國公民的遺產,動產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關於財產轉讓問題,需要依據財產所在地法律原則。而關於財產轉讓的稅收問題,則實行源泉扣繳的方式,在互相有締約關係的國家之間,按照雙方稅收協定,避免雙重徵稅。
境外轉移
眾所周知,中國有外匯出口管制,每人每年只能匯款5萬美元到國外,但一些新移民剛到另一個國家都是需要轉移大量資金的。目前合法的財產轉移可分兩類:繼承轉移和移民轉移。

繼承轉移
外國公民或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將依法繼承的境內遺產變現,通過外匯指定銀行購匯和匯出境外。
移民轉移
從中國內地移居外國的自然人,將其在取得移民身份之前在境內擁有的合法財產變現,通過外匯指定銀行購匯和匯出境外。
財產外匯規定
根據個人財產對外轉移管理暫行辦法,以下三類人是可以直接申請全部個人資產轉移到境外的:
1)從中國內地移居國外並取得永久居留權的自然人;
2)從內地赴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並取得特區永久居留權的自然人;
3)從大陸赴中國台灣地區定居的自然人。
對於需要進行大量資產轉移的申請者主要有以下五點要求:
1)必須是已經拿到國外永久居留權的中國公民或者外籍人士(包括從中國內地移居外國,或者赴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定居的居民);
2)需將在中國境內持有的房產售出(可以將售房款一次性結成外匯轉至當事人境外銀行帳戶),其他有價證券和不動產也必須出售後才能申請資產轉移;
3)對外轉移的財產應是合法財產,且不得與他人有權益爭議;
4)辦理成功的申請人不得在中國境內提取外幣現鈔。必須直接將外匯匯往移民或繼承人居住國或地區申請人本人帳戶;
5)所有合法移民到其他國家地區的中國公民,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向外管局申請移民財產轉移機會。
結 語
以上便是關於改變國籍後國內資產如何處理問題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小夥伴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