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來,新加坡新冠日增病例呈指數般增長。
單日新增病例屢創新高,從8月31日的161起,到前天最高的3703起!

不管是社區,還是客工宿舍,處處都在爆雷。
而且,在新加坡生活的你我都知道,3703很可能不會是結束,遲早在某一天,這個數字會達到5000,甚至以上。
但是,和新加坡逐漸嚴重的疫情相比較,全球範圍很多國家的疫情似乎正處於一段時間的「偃旗息鼓」中。雖然單就數字來看,日增病例依舊誇張,但似乎正從峰值急速下落中。

不論是新增病例還是死亡病例都在下降,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有些專家表示,新冠或許已經到達拐點。隨著疫苗接種率的不斷提高,以及多人感染後體內產生的自然抗體,到了2022年新冠或許將「結束」。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剛過去的周末發表公開電視演講,重申了新加坡與新冠共存的立場。

「與新冠共存」、逐步開放、面對新常態......在新加坡日增病例依舊如此誇張的大環境下,新加坡憑什麼,又為什麼這麼自信?
面對新冠, 新加坡的信心來源在哪?
1.疫情拐點或將到來
正如前文所說,世界現在正在一輪從巔峰迴落的病例下降期。
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美國白宮首席傳染病專家福奇就預測,今年冬天美國的新冠住院率和死亡例都會下降。

圖源:央視新聞
當然,在他的預期中,這種下降主要是因為美國即將進入冬季,人們在寒冷氣候中更不願意外出所致。至於病例下跌的速度,則要取決於民眾在室內的活動以及是否遵守防疫措施。
可聯想到他在9月中旬有關「疫情看不到頭」的言論......

或許是最近美國疫情數據不錯,給了他足夠的信心改變說法。
實際上,美國疫情似乎真的到達了一個拐點。經歷了9月的峰值後,美國新增病例數在不斷下降。自9月1日以來,美國每日新增病例數下降了足足35%。
雖然美國近一周的新增病例平均依舊達到了9萬多例,但按照兩天前不到4萬的新增病例數來看,似乎是受到了前一段疫情的餘波所致。

被認為是德爾塔變種毒株「元兇」的印度,從今年5月日增40萬+的峰值一路下降,最近日增不過2萬。

南美重災區國家——巴西,疫情雖間或有些許反彈,但疫情整體走勢良好,單日新增現在也不過萬餘。

世界上第一個官方宣布要與新冠共存的國家英國,是新加坡共存的「學習對象」,卻並沒有像新加坡一樣出現新增病例的指數增長,疫情暫時趨緩。

土耳其也是如此,情況看來似乎並沒有很多人想像中那麼嚴重。

其他類似法國、俄羅斯、伊朗、阿根廷、西班牙等新冠累計病例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病例要不是趨於穩定,要不就是急速下降中。像阿根廷現在日增病例甚至不足1000例,可以說數據是相當令阿根廷政府感到興奮。

有關數據表明,自8月底以來,全球範圍內的確診病例下降了30%以上。
一切的一切,似乎正在預示著這場席捲全球近兩年,累計造成480多萬人死亡的新冠疫情,正在超好轉的方向發展。
新加坡政府對此充滿期待,也不是不能理解。
2.極高的疫苗接種率, 極低的重症死亡率
新加坡是最早開始接種疫苗的國家,也一直是全球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8月底新加坡成全球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
直至今日,新加坡有83%的人口完成了兩劑疫苗接種,有85%人口完成了至少一劑疫苗接種。
高疫苗接種率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
在新加坡過去28天裡,98.5%的確診病患都是無症狀或者輕症感染者,只有1.2%病患為重症者,需要吸氧,0.1%死亡。
死亡人口多數為老年人,本身就有潛在病症,很容易因為新冠病毒的攻擊產生併發症死亡。

而且,在所有死亡人口中,有超過70%的人是沒有接種過疫苗的。換言之,只要打了疫苗,可以顯著減少患上重症甚至死亡的風險!
在新加坡依舊在推動全民施打疫苗的計劃下,甚至在現在推動30歲以上的群體打疫苗的大環境中,在政府看來確實不需要太過擔心。
3.增加中的醫療資源, 半強制的疫苗接種措施
新加坡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在記者會上宣布,從10月11日,只有完成疫苗接種的人才可以以兩人一組在外堂食。

圖源:聯合早報
同時,未接種疫苗者也不被允許進入商場和旅遊景點,只能打包食物帶回家。
雖然新加坡貿工部宣布將給予一周的措施寬限期,但政府後續將派更多官員巡邏檢查,確保所有堂食者都完成疫苗接種。
此舉可以說是政府半強制性地要求所有人都接種疫苗。政府並沒有說什麼時候會叫停這項措施,很可能這會是新加坡未來的「新常態」之一。

圖源:BBC
誠然,新加坡的重症病患相比總確診人數並不算多。但隨著確診人數的不斷增加,新加坡醫療資源始終還是會緊張。
截止到10月8日,新加坡加護病房的床位占用率已經達到了23.5%,普通隔離病房的占用率也從62%上升到了85%。
而新加坡最近又400多名醫護人員陸續確診,更是對加重了人手緊張的問題。像以往70歲以上確診者只需12小時內就會被送到醫院,現在則增加到了48至72小時。

救護車將確診病患送院中,圖源:路透社
不過,針對病床和人手緊張的問題,新加坡衛生部與本地的公立醫院、社區醫院、私人醫院合作,計劃在10月底前將隔離床位從900個增加到2500個,並推遲了20%的非緊急手術和複診。
為了添加人手,醫院重新安排一些醫護人員上前線,也招聘了一些短期職工。衛生部長王乙康甚至在9月底透露,政府已經開始出動武裝部隊支持新衛生部的防疫工作。

新加坡武裝部隊去年就曾負責打包口罩助力防疫,圖源:海峽時報
在政府的計劃中,未來新加坡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加上居家康復計劃的有效實施,將不會讓疫情對本地社會造成過多影響。
因此,邁向共存在他們看來是可行的。
4.疫苗和治療藥物的發展
當然,按照新加坡的官方設想,既然無法做到「清零」,那麼和病毒共存的最關鍵因素,是確診病患能夠得到及時治療。
現有的居家康復計劃已經成為「既定模式」,將很大一部分新冠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留在家中,等待自愈。

圖源:見水印
而針對那些需要接受治療的患者,新加坡目前已經有足夠的藥物提供治療。
上星期,新加坡政府證實與美國藥廠默克(也稱默沙東)達成供應和採購協議,準備為新加坡提供最新的新冠口服藥「Molnupiravir口服藥」。

9月底,新加坡衛生科學局又緊急批准了一款名為REGEN-COV2的新冠抗體療法,也就是抗體雞尾酒療法。
這種療法曾用於治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新冠感染,收穫奇效。

圖源:cnBeta
再加上已經用於新加坡新冠患者治療的多種藥物:
Sotrovimab-單克隆抗體藥物能把輕、中度患者接受重症治療或死亡的風險降低79%,9月22日已經開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