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在運動生涯的最後一次大賽上,絕地反擊,擊敗比自己小10歲、體力更優秀的對手拿到金牌,在頒獎儀式上情緒激動,含淚唱國歌。
本來挺正常的一件事兒。

圖源:早報
然而,最近幾天,20歲從中國移民而來,現年35歲的新加坡桌球一姐馮天薇,因為「唱新加坡國歌哭泣、歌詞有沒有唱清楚、到底她為什麼哭」,引發了網絡大討論,網友幾乎吵翻了天。
馮天薇的身份問題,又被掛了出來,一遍又一遍地討論。

圖源:早報
這是馮天薇第四次代表新加坡參加大英國協運動會了。桌球女單決賽中,她在先丟3局的情況下,以4比3反超對手,拿下金牌。
賽後在奏國歌的環節里,馮天薇跟唱《前進吧,新加坡!》,她戴著金牌拿著吉祥物看著紅白新加坡國旗流下眼淚。

網友炒成了一鍋粥
馮天薇在賽後採訪時說:「很激動,可能這是我最後一個運動會。為新加坡拿到了這枚金牌,情緒很複雜,這一路走來非常不容易,身體也不是特別好,沒想過能拿到金牌。」

然而,不管馮天薇怎麼說,對於她的眼淚,網友們有自己的解讀。
馮天薇是假慈悲的淚水,她只是拿到金牌和獎金太開心才哭的。
(小編認真去確認了眼神,不知道這些網友怎麼從馮天薇眼睛看出興奮的,反正辣媽小編們沒看出來。看著反而像努力沒有被辜負的那種激動。)



她哭了嗎???她根本沒有好好唱新加坡國歌,就只會哭……根本就是鱷魚的眼淚???

這是奧斯卡表演獎,還是什麼?

甚至還有網友寫了一篇長長的小作文,吐槽新加坡為了金牌而引進體育人才的制度,他說:這些人才就像「偽冒假劣的名牌包」,無論如何只要不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假的就是假的。
小作文原文

谷歌5毛錢翻譯

也有網友雖然為新加坡贏得金牌而開心,但依然很糾結她的身份問題:
我知道她不是一個純粹的新加坡人,她長得太中國化了。我很尊敬她為新加坡取得的金牌。但聽說她不是真正新加坡人,我很難過。如果她是真正的新加坡人,我會是最幸福的女人……

但更多的新加坡網友,為馮天薇為新加坡取得的榮耀而自豪,並且駁斥了那些不認同她的身份,或者因為她哭而沒有唱清楚歌詞而批評的言論。
很多中國運動員來新加坡的時候還是孩子,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體育事業。他們刻苦訓練,才取得了成功。與此同時,他們融入了新加坡社會,取得了公民身份。我覺得這很公平。

她很小就來新加坡了,她在這裡長大,甚至把自己的媽媽也帶到了這裡。最重要的是,她是為新加坡贏得了獎牌。

她比我們絕大多數人更像新加坡人,她的大部分人生都是在這裡度過的,在這裡訓練,在這裡成長,代表新加坡參加比賽。她在中國出生又如何呢?我們很多人的祖輩也是外來移民,他們共同建設了這個小紅點。
她在決賽中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真正的韌性!
我們支持你——馮天薇!謝謝你給了新加坡最好的生日禮物!

很多網友都在說,不要再因為身份問題而議論馮天薇了。如果要說話,就稱讚她為新加坡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誰哭的時候能唱出來什麼歌詞?如果實在閒得慌,不如先去給新加坡贏一枚金牌,然後再來說話。

「身份認同」
——每個新移民的必經之路
外界的紛紛擾擾,關於自己身份的討論,馮天薇自己這麼多年已經面對了很多。
馮天薇5歲開始打球,19歲被中國國乒淘汰,20歲來到新加坡繼續練球,24歲以新加坡人身份奪冠。

少年時代的馮天薇
作為一位桌球運動員,馮天薇職業生涯的曾經最高光的時刻,也伴隨著議論聲聲:
2010年莫斯科世乒賽上,馮天薇曾經幫助新加坡桌球女隊,打敗中國女隊,奪得過世乒賽女團冠軍。在那場比賽中,她接連擊敗了自己曾經的室友丁寧和劉詩雯,為新加坡隊拿下了關鍵的2分。
那幾年,也幾乎是她身份被議論的最高峰。

在新加坡隊奮鬥的這些年,從2007年到2022年,從初出茅廬的小將到經歷各種風霜的沙場老將,35歲的馮天薇代表新加坡出戰各種國際賽事,至今已有15個年頭。
馮天薇在這次共運會之後,也宣布了退役。而且,這次共運會,也給了她最大的榮耀——馮天薇獲頒大衛·迪克森獎。

大衛·迪克森獎設立於2002年,該獎項根據共運會健兒在比賽中的表現、公平競爭以及他們的團隊參加共運會的總體貢獻而頒發。
馮天薇是新加坡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運動員,同時也是亞洲第二位獲此殊榮的選手
馮天薇賽後表示,自己已經不再會被「身份不認同」這件事困擾,希望以後當大家想起「馮天薇」這個名字時,能想到的是她對桌球事業的投入和專注。
馮天薇說:「我把這30年的時間全部用在桌球這個項目,包括準備每一次比賽,每一天的訓練。好的時候,不好的時候,整個人都是投入的,希望大家能感受到這種投入和專注。」

從中國到新加坡,從一開始的「不適應,被議論,遭排斥」混合著「一些同情、包容和溫暖」,到完全融入新加坡的生活和社會,不再會被「身份不認同」這件事困擾。
這條路,馮天薇也走了很長時間。
「我覺得已經融入新加坡了,這麼多年也感受到新加坡體育的發展,和新加坡人民對我們的支持。自己感到很開心,也希望今後能在體育和社會回饋這方面做出一些貢獻。」
「沒有什麼新的不同的聲音。獲得好成績或者不好的時候大家都會以鼓勵的表現方式給我們繼續加油,我們感受到很多溫暖。」
就像下面這位網友的評論,才是新加坡網民態度的主流:
我現在,真的很喜歡她。是她永不言敗的態度,才讓我們的國歌在比賽中響起,不是嗎?恭喜!做得好!

新移民,我們的故事
馮天薇的奮鬥史,也是許許多多新移民在新加坡的奮鬥和融入過程。馮天薇曾經的苦惱,也是我們每個移民到新加坡的小夥伴,都經歷過的事。

小潛水
剛來新加坡去食閣買咖啡,遇到過賣水的阿姨陰陽怪氣的嘲笑我「中國來的阿蓮」,然後站旁邊那個安哥就眯著眼笑。
我那時候還不知道什麼意思,現在遇到這種人,就狠狠罵回去。哪個地方都有不好的人,不代表我們就要原諒這些「不好的本地人」。
奮鬥的菲菲
我上個公司被新加坡同事故意排斥,穿小鞋,解釋給上司聽,卻因為不是新加坡人,就根本不聽我說,叫我跟同事學就好。
另外一個新加坡同事聽到,給了我他朋友公司的招聘機會。現在上班這家公司也是新加坡人開的,卻好很多,老闆一視同仁,多勞多得。
我們不適應過,苦惱過,受過一些專門針對外來者的挫折,也因為想家、想朋友們、想家鄉的吃喝玩樂、狐朋狗友而夜裡抱頭痛哭過。
但我們也被那些
大大小小的溫暖而感動過
我推著幾個月的娃出去玩,每次路上都有安替、安哥、小哥哥姐姐主動給她打招呼,小孩子變得特別開朗,一點多不怕人。
我家孩子在手扶梯上突然踉蹌了一下,他旁邊的印度中年人趕緊抓住他,手速之快,我都還沒反應過來。真的特別感謝他。
有次我中午出去買飯忘記帶現金,是一位華人阿姨幫我付的,她不怎麼會講中文,只擺擺手不要我paynow她。
這次給我家娃報小學,我的新加坡同事比我操的心還多,我以為新加坡人都不怎麼理別人的事呢。
無論生活在哪裡,世界和周圍都會有一些不一樣、不友善的聲音,但願這些聲音不會影響我們任何人的生活。我們笑笑,深呼吸,然後繼續自己的生活。
我們走的,是自己的奮鬥之路,生活,也是我們自己的,不是嗎?
